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发挥工程建设企业优势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工程建设企业优势
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  肖渭明
2015年9月17日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第一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利益共同体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南亚,在印尼国会演讲时又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推动倡议的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起草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具有政府白皮书性质,阐述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思路和设想,也展示了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开放态度和已经开展的务实行动。
丝绸之路自古有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借用了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历史符号,但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既有历史的借鉴,也有现实的考量。
从历史的角度看。陆上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海上丝路起于秦汉,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固定的交通道路,它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战争、宗教等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是我国与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和欧洲国家之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概括性统称,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大的启示就是,开放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丝绸之路的兴盛时期,就是中国崇尚开放的时期;丝绸之路衰落的时候,也正是中国自我封闭的时候。最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证明,开放始终是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未来要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丝绸之路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内外两方面的考虑,既要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要有利于世界的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倡议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响应,也才能得到推进和落实。主要意义有以下方面:
一是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刻转型当中,全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来源,变革国际治理体系,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和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契合了国际环境变化和未来发展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发展,进一步激活欧亚大陆的经济增长潜力,从而影响和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可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增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二是有利于营造我国与周边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良好环境。中国所面临的周边环境是世界大国中相对复杂的。中亚地区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东南亚贯通两大洋、连接三大洲,和我国关系的密切程度不言而喻。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拉紧与周边国家的利益纽带,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可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提供机遇。
三是有利于优化国际产业链条和分工。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客观要求对全球产业分工和链条进行优化。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打造经济合作走廊,开展产能合作,既可以为中国内外需的扩大提供机遇,拓展持续发展空间,也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实现多赢。
四是有利于促进国内协调发展。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发展的短板,是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促进实现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国家的交通、贸易、金融和互联互通。而且可以将广大的西部地区,从开放的末梢变成开放的前沿,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增添新的助力,将西部地区打造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与东部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倡议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理念、五大方向、五大重点、三大机制。
一个理念。就是“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要顺利推进,必须有各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不能成为中国的独唱,而应是相关国家的合唱。要照顾到彼此关切,要能够互利共赢。因此,共商共建共享必须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始终要坚持的理念。也是开展各方面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五大方向。考虑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走向,以及我国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带一路”有五个方向的走向。陆上3个,海上2个。陆上的三个走向,一是从我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我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从我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海上的两个走向,一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印尼向南太平洋延伸。
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能源资源区块、重点产业集聚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骨架。
一是中蒙俄经济走廊,自我国东三省、内蒙古,通过蒙古、俄罗斯,抵达波罗的海沿岸。
二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自我国江苏和山东沿海,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抵达波罗的海沿岸。
三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自我国新疆,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
四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自我国云南、广西,分别经老挝、越南、柬埔寨,连通泰国、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
五是中巴经济走廊。自我国新疆,纵贯巴基斯坦,抵达瓜达尔港,与印度洋相连。
六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自我国云南,经缅甸、孟加拉、印度,抵达孟加拉湾沿岸,联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依托重点港口城市,共同建设一批海上沿线载体平台,形成“一路”的主要支撑。一方面,优化国内沿海港口布局,重点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的港口群。另一方面,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一批海运重点项目特别是建港条件优良的港口项目的合作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五大重点。概括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协商解决影响互联互通的制度、政策、标准问题,降低人员、商品、资金、信息跨境流动的成本,共同为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间交通建设规划的对接,共同优先推进骨干通道建设,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形成统一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释放沿线各国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深化产业投资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化金融合作,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组建运营,推动丝路基金进一步发挥作用。以多种方式开展和深化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坚持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教育领域,继续增加向沿线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资助沿线国家有关人员来华研修培训。在文化领域,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互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在旅游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宣传推广合作,扩大旅游投资合作,与沿线国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同时,在科技、卫生、扶贫、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也要全面深化。
三大机制。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但要真正取得实效,需要的是行动,是落实。要有落实的平台、载体和抓手。具体来讲,就是要利用好三大机制。
一是双边合作机制。要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合作示范。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
二是多边合作机制。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中日韩—东盟(“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与相关国家就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沟通。目前,已经签署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备忘录。
三是相关国际论坛和展会的机制。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同时,根据需要设立新的平台,如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等。
在三大机制下,双多边合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访巴基斯坦期间,累计签署项目总额达460亿美元。中哈签署重大产能合作28个项目文件,协议总投资超过230亿美元。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中塔签署了规划合作备忘录。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50多个创始成员国在京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丝路基金正式成立,第一单项目落地巴基斯坦。各类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都在主动向外寻求合作商机,初步统计已有170多家企业与沿线国家商签了合作协议和合作项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