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第九期)
众志成城 逆流而上
——湖北省市政工程协会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湖北省市政工程协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慰问一线抗疫企业。协会向奋战在一线抗疫的会员单位发去了慰问信,表达了协会对广大会员单位员工的慰问和关爱。
二、积极组织爱心捐款。协会党支部响应党中央号召,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及协会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捐款,合计捐款2.24万元,支持一线防疫工作。
三、发挥宣传平台作用。自抗疫以来,协会通过微信
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每天不间断更新会员单位抗疫新闻等相关报道,共500余篇,对抗议中的先进个人和事迹做了专期、专刊、专栏的特别报道。
四、开展线上学习活动。疫情期间,为满足会员单位停工不停学需求,协会联合中建政研、中建启航、新中大学院、广联达科技、环球网校等单位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加便捷、灵活、高效的工程管理、考前培训学习途径,切实减轻疫情给会员单位造成的经济负担。
荆楚儿女的英雄之歌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冶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湖北省、中国五矿、武汉市、中冶集团防疫工作安排,步步紧跟、一招不落、组织到位、行动迅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系列措施扎实有力。
面对疫情爆发的严峻形势,中国一冶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制订应对方案,先后下发了《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复工管理细则》《加强返岗人员管理》等文件,实行动态监测、规范管理、联防联控,指导各单位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一冶本身身处疫情重灾区、防控最前线。在此次抗击疫情战斗中,除了做好自身的防控外,中国一冶守初心、担使命、扛责任,逆行而上、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疫医院等各项应急工程建设中,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敢拼敢干、勇于担当、从不缺席。
“六进六出”驰援雷神山、火神山建设。1月26日下午,中国一冶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单位的紧急电话:求助中国一冶24小时内突击加工4800件钢结构件。中国一冶迅速行动,46名突击队员集结至原本因疫情影响关闭的阳逻钢结构加工基地,连续奋战15个小时,提前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构件加工任务;1月28日,中国一冶连续作战,10小时完成另外2000件钢结构件制作任务;1月30日凌晨,中国一冶37名焊工及现场协调人员又火速赶到火神山医院工地,21小时完成ICU病房钢屋架的制作安装;2月1日,仅用12小时完成雷神山医院负压站、垃圾暂存站、正压站、液压站、救护车清洗间90吨构件加工任务;同日,3小时完成火神山ICU洁净手术室钢结构的安装; 2月2日,中国一冶又在10小时内完成火神山医院1236米电缆铺设,有效保障医院顺利投入使用。
争分夺秒抢建鄂州版“小汤山”医院。1月26日,鄂州市紧急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工程,中国一冶临危受命,承担起建设鄂州“小汤山”医院的神圣使命。根据鄂州市要求,在鄂州市第三医院(传染病防治医院)老院区基础上改造、新建的防疫应急医院——雷山医院,工程用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0747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共设计386间病房,772个床位。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一冶领导干部和党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中国一冶十余家二级单位以及总部机关部门识大体、顾大局,不讲条件、闻令而动、火速集结、星夜驰援,不惜一切代价增援现场,广大员工主动请缨,打响了一场中国一冶历史上罕见的大会战。4000名一冶将士逆行而上、舍身鏖战、争分夺秒、昼夜不息,经受住了工期短、组织难度大、交叉作业多、工序复杂、物资采购难、风雪恶劣天气以及防疫压力的重重考验,经过近20天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鄂州雷山医院一期、二期建设任务,且过程中无一人感染,受到湖北省委组织部通报嘉奖,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凯歌。
昼夜不舍搭建“生命方舟”。为坚决落实“四集中”要求,千方百计解决床位问题,加快病房周转率,形成重症轻症分流机制,确保确诊患者应收尽收,2月3日晚,武汉市委市政府紧急决定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建设速成式“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4日凌晨零,中国一冶党员干部和职工就从三镇不同的方向星夜集结到武汉洪山体育馆3号通道前,按照武汉市政府要求,迅速展开工作,将洪山体育馆改造成武昌“方舱医院”。经过不舍昼夜的连续施工,5日上午8时,主场馆、训练馆、羽毛球馆(地下室)新建的诊疗室、药品仓库、配药间、更衣室等19间800多平方米的隔离空间和25米长的医护专用隔离安全通道全部完工。同日23时30开始,来自武昌区的第一批轻症新冠肺炎确诊病人,被转送至武昌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面对汹涌疫情、紧迫工期等多重压力,中国一冶充分发扬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精神,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强力度,24小时连续作战,疫情期间共建设3个专门防疫医院、8个方舱医院、10个隔离医院及隔离点维修改造,累计提供床位近万张。展示出一冶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作风,彰显了央企“顶梁柱”在关键时刻“顶得住”的责任担当。
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
——中国能建南方建投广西工程局
防疫复工“双战役”打响以来,中国能建南方建投广西工程局立下“军令状”,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党、政、工、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面复工复产追赶进度,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当好“排头兵”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广西工程局党委将疫情应对、复工复产看成是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试炼。各级党组织将迅速响应“最是风雨见初心”倡议,启动上下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建立党员先锋岗、青年志愿队,组织广大党团员践行“六个一”行动,做上级决策的贯彻者、做疫情防控的践行者、做疫情信息的甄别者、做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拉起了全民抗疫的“精神防线”。同时广泛开展“文明创建筑同心 防疫发展两手硬”主题精神文明建设月系列活动,力将公司“文明月”活动品牌和“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转化成推动企业新一轮发展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全面应对复工复产有可能带来的疫情隐患,广西工程局党委组建检查组,12家所属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指导各单位细化防控措施,排查防控隐患,责令整改存在问题,强化防疫纪律约束。此外,广西工程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捐款助力抗疫,980名党员参与了捐款。
助力生产当好“贤内助”
从1月31日起,广西工程局对单位办公大楼实行封闭式管理。从2月10日开始,做好返岗人员健康状况统计筛查,建立节后返岗人员信息登记问询和体温监测记录“两本台账”;实施一套弹性办公机制,第一时间建立企业微信、远程办公账号和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微信群;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每天对返岗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坚持每天对公共区域和高频次接触设施设备开展卫生消毒,坚持定期向属地防疫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2月21日,广西工程局召开复工复产网络部署会议,要求疫情防控工作再细化、再部署、再强调。疫情防控就是和时间赛跑,广西工程局党委早谋划、早部署,立即制定防疫预案,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公司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建立疫情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实施“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事不过夜、每日清零”。
广西工程局立足央企职责,与地方政府、社区一起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多渠道筹集一次性医用口罩,第一时间送往南宁市兴宁区政府及住建局、贵港市覃塘区政府、柳江区住建局及定点扶贫西林县政府,累计6400个,驰援广西重点疫情区河池市都安县一次性医用口罩10000个。
关心职工当好“娘家人”
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娘家人”坚强保障的身影。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规范使用防疫专项工会资金,及时慰问所辖社区、物业公司及13个分(子)公司、项目部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319人,发放慰问金10.07万元,帮助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协助所属分子公司、工程项目联系购买物资5万余元,全力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开展“凝聚巾帼力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线上活动,落实孕期、哺乳期女职工特别保护措施,密切关注女职工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状态,帮助她们解除后顾之忧,持续健康投入复工复产。
志愿服务当好“青年友”
自广西工程局团委于2月12日发出“集合青春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倡议以来,广大团员青年戴上口罩,穿上红马甲,积极有序参战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月5日,广西工程局团委在学雷锋日组织开展“抗击疫情 你我同行”志愿服务活动,组成车辆引导、信息登记、疫情防控宣传、公共区域消毒等志愿服务小组,积极协助防疫工作。同时,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保障物资,以温暖的情怀、务实的举动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打好“组合拳”,防疫复工“拳拳硬”。广西工程局形成战疫情、抓生产全局一盘棋,集智聚力稳步推进安哥拉、菲律宾、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安全有序推进海南三亚西水中调(一期)工程、马山融水风电项目、百色水库灌区银屯—凡平隧洞工程等区内外项目,向着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全年生产经营“双胜利”的目标冲刺。
保畅战“疫”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张威
2020年春节,武汉市遭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上吹响了集结号。在这场阻击疫情的硬仗中,有着六十多年红色血脉传承的省属国企联投湖北路桥涌现了一批优秀战“疫”英雄,他们逆行抗击、矢志奉献。其中,湖北路桥联投养护项目经理张威作为党员干部,不惧疫情,留守一线,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武汉市的七条高速公路抗冰雪保畅通,护送防控物资往返武汉市与湖北多个城市,为保畅战“疫”奉献自己的力量。
湖北路桥联投养护项目负责武汉绕城、汉洪、汉英、和左、青郑、硚孝、黄鄂等7条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这7条高速公路作为封城之后湖北所剩不多的动脉,几乎承包了武汉市所有的“出口”和“入口”。而此时,武汉市物资告急,1000万武汉市民的生活物资都需要从这里运送至市区,全国支援武汉应急物资和人员也正在这些高速公路上紧急赶来。联投养护项目经理张威深知此时道路保畅的重大政治意义,他主动请缨,取消休假留在武汉这个疫情重灾区,带头坚守在一线,靠前指挥,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在危难关头的无私本色。作为一个十二岁孩子和另一个即将出生孩子的父亲,张威是家中的顶梁柱,但他舍小家为大家,勇敢“逆行”在抗疫高速上,他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应该有党员的身影!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最先站出来、冲上去。”
联投养护项目27位值班人员负责春节期间7条总长为132公里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包括每天早晚两次的路面巡查、路面应急修复、清障、保洁等各项任务。
1月25日至26日,抗击疫情正处于攻坚时期,全国支援武汉应急物资和人员正在高速公路上紧急赶来。但糟糕的是天气预报显示进出武汉高速道路区域将有雨雪天气,这些路段匝道和桥梁众多,一遇低温降雨降雪天气就容易结冰,给保畅工作增添了极大困难。面对此时保畅重大政治任务,张威积极应对,加强调度指挥,安排专员加强7条高速的巡查频次,多路段监测路面温度;提前安排抗冰除雪物资和车辆到达各路段,做好除冰除雪准备;实时跟进,确保抗冰除雪快速响应、扎实推进。张威带领项目团队连续奋斗两天两夜,直至26日凌晨3点,7条高速公路融雪剂全线撒布完成,武汉进出高速公路确保安全畅通,没有一处路面结冰。
疫情爆发以来,湖北各地防控物资极度匮乏,联投集团彰显国企担当,部署安排湖北路桥购买大批量防控物资驰援鄂州、咸宁、荆州等地。张威临危受命,勇担护送物资重任,项目人员既要保畅又要第一时间将物资护送到指定交付地点,人手严重不足。张威身先士卒、逆行而上,亲自带队搬运物资装车和运送,将抗疫物资及时送到各地“疫”线。与此同时,张威还多次负责落实从仙桃转运防控物资回武汉,将大量防控物资安全高效护送回武汉。
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春节,联投养护项目员工独自坚守在项目一线,内心的压力、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与日俱增。张威担当起项目带头大哥的责任,时常关心大家的各项情况,加强员工心理关怀,缓解心理压力,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在他的带领和关怀下,项目员工都扎实工作,自觉坚守工作岗位。
大事难事看担当,面对危险的疫情,党员干部张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坚守岗位,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路桥员工的担当精神守护着武汉7条进出高速公路的畅通,为护送防护物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舍小家 为大家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田为
田为,男,湖北天门人,1983年10月生,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田为长期扎根建设一线,曾参与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二期永久会址及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中,田为瞒着老家父母,告别妻子和年仅7岁的儿子,与450余名武汉建工员工志愿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并担任医院ICU病房、医技楼和1号病房的生产负责人。建设任务时间紧、压力大、要求高,他带领团队吃住在现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困了就席地小憩一会,每天睡不到4个小时。在寒风冷雨中,他头发上的汗水结出冰块,双手长出冻疮,说话嗓音嘶哑甚至一度失声。但他顾不上个人安危,想尽办法克服春节期间人、材、机及各类物资奇缺的巨大困难和冬雨季施工的极端不利影响,共组织劳动力1500余人,机械设备近300余台,联系对接各参建单位,有条不紊地组织项目施工、设备安装、精装修等大量交叉作业内容。处处替医生、患者着想,主动承担了各参建单位工作范围以外的道路铺设、衔接等“边角料”工作。在火神山医院施工收尾阶段,他又反复排查,力争零缺陷、零整改。
武汉建工圆满完成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后,又投入到新的援建任务中。随着疫情发展,武汉市一医院病床数量已不能满足新冠肺炎病人住院需求,田为又主动请缨、连续作战、不下火线,紧急参加一医院门诊楼、外科楼、综合楼隔离病房改造改造任务并担任负责人。此项目施工环境更危险,同志们身处病患扎堆的医院,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穿防护服施工不方便施工,只能戴个口罩上阵。许多农民工害怕被传染,纷纷撤离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面狭窄,材料在暴雪大风天气下难以运输。面对重重困难,田为沉着应对,迅速组织80人团队进场作业,几小时后完成材料进场,凌晨施工完毕。由于施工地点分散在3栋楼内,无法连续施工,田为团队随时待命,三次组织人、材、机,三次进场作业,最终圆满完成了改造任务,为该医院增加床位1300张。同时,田为抽调有限的人员和设备,支援武汉建工承担的武汉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改造。一医院改造任务完成后,他又应硚口区政府要求,赶到该区3家酒店、1所学校现场,参与和指导了方舱医院建设工作。
面对荣誉和褒奖,他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建设者,接到任务立即行动,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当天落实到位,问题绝不过夜,这就是全体武汉建工人解决一切困难,创造建设奇迹的唯一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