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领导讲话

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大机遇,更好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大机遇,更好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爱敏
(2015年9月17日)

尊敬的曹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首先,我向本次峰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按照议程安排,下面,我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机遇,谈几点粗浅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重点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这就为我们施工企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一、对“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的认识
1、“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举措。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举措。
2、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促进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有利于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中国促进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必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3、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为过剩资本、过剩产能寻找输出的途径。第一,中国有过剩的资本。中国拥有约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的利息极低,而且由于人民币升值,它们多年来一直在贬值。所以过剩的资本需要新的投资空间,需要走出去。第二,中国有过剩的产能。中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基本过去,东部、中部基本上饱和,西部还有一些空间,必须为钢铁、水泥等等的过剩产能开拓新的市场,找到新的出路。第三,中国积累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和实力。“一带一路”沿线除了新加坡,其它都是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因此,输出中国过剩的产能、过剩的资本、基建能力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需要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还是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对施工企业来讲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另外从施工企业自身来看,也处在一个国内市场充分竞争、急需扩展海外市场的境地。因此,我们施工企业应该强化机遇意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态势和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沿线有44亿人口、26个国家地区、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若加上欧盟诸国,则“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世界比重的50%以上,人口占比也将达到70%以上。“一带一路”国家近5年GDP平均增速为4.7%,由此来看,“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速略低于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共荣战略,也基本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有共同的合作基础。
自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行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取得了广泛共识,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4年11月份的APEC会议上,习主席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对外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预计将优先惠及“一带一路”国家。随后在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构筑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12月1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会,也将为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一带一路”规划有望近期出台,亚投行、丝路基金2015年有望正式成立,更多国家有望加入支持阵营,将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提供持续的催化作用。以中行为例,截至2015年6月末,中行海外机构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经营性分支机构635家;其中,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6个国家已经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成立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消化目前较高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在相应国家的进一步国际化。截至目前,与中国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已达27个,累计金额近3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走出去的步伐呈现加速趋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发布了《“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盘点和展现央企“走出去”发展现状。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已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从建筑业发展前景看,国内建筑业正处于从高增速到中低增速的过渡阶段,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速下滑倒逼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促进国际工程领域的发展。全球建筑产值2020年将增至12.7万亿美元,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建筑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复合增速有望达7.7%。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国际工程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以铁路为例,从国内来看,目前中国国内铁路密度只有0.7%,明显低于美国2.5%的水平,也低于日欧的5%,且布局上东密西疏,南密北疏,或难以满足“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从陆上丝绸之路国家来看,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大多不及中国,铁路基建技术也相对落后,若“一带一路”顺利实施,则中国的铁路基建企业将借助战略实施,有望扩大走出去的规模,实现持续扩张发展。
三、施工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主要策略
“一带一路”大战略蕴含大机遇。当前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对我们各个施工企业来讲,“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为纽带进行推进,所以落实项目、解决融资是一切工作的重点。因此,我认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应采取以下几个主要策略:
一是加强政策和信息沟通。政策和信息是我们发现市场,获取项目的源头。要积极关注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策和项目信息的变化,建议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搭建好政策、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各施工企业提供好信息服务作用。同时各施工企业也要积极搜集各方面政策、信息,从中发现、捕捉商机。
二是积极借助政府、金融机构、窗口单位、大型企业的力量。“一带一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有些重大项目需要靠金融机构、窗口单位、大型企业,甚至中国政府的牵头运作。这就需要我们各层面施工企业树立“合作共赢”意识,促进各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实现“抱团出海”,提高国际项目的履约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当前国际项目普遍缺乏资金,大部分项目都涉及投融资。因此,加强PPP等新型经营模式的研究尤为重要,要大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经营创新,有效利用“从投融资环节介入市场”形成的高端竞争优势,实现经营重心前移,积极跟踪国外各类投融资项目,稳妥开辟国外投融资经营市场。
三是加强市场研究,制定国际市场开发战略。研究市场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海外市场受各国政策、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大,更需要做好扎实做好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挖掘出与企业自身产业契合度较高的一些国家作为重点开发国别,确定哪些国家适合以总包方式开发,哪些国家适合以分包方式开发。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非常注重国际市场调研,以“中铁电化局海外市场潜力与拓展方向研究”为课题,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策、金融、商业竞争环境、铁路市场需要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四大海外重点经营区域(一是以伊朗为中心的中东区域;二是以香港和斯里兰卡为中心的东南亚区域;三是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为中心的中亚区域;四是以白俄罗斯为中心的东欧区域),并成立了哈萨克斯坦代表处、香港(澳门)公司等海外注册经营机构,推动重点国别市场开发。
四是注重体现自身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是我们施工企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当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高铁外交”的热度不断升温,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成熟。多年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在高铁、普速、重载、电气化改造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领域形成了突出竞争优势,始终引领着中国轨道交通电气化行业发展。累计承建了国内60%以上的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电”工程。尤其工业制造板块累计为我国供应了70%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和部分供变电产品,供应了90%的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零配件和复合轨,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器材系统集成商。我们深知,高铁技术走出去的一部分,就是四电集成技术走出去,四电集成技术的核心组成是核心设备。为此我们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以先进设备产品出口带动企业走出去步伐,为实现“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系统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撑。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整体仍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动荡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但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增长,未来国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开,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施,亚投行、丝路基金的筹建和设立,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前景美好、空间广阔、机遇无限。让我们携手并肩、加强合作,为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步伐,推进工程建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