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湾区经济竞争需要中央政府的统筹

日前,浙江省政府对外宣布了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准备打造世界级湾区。规划提出,到2022年,整个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在即,浙江省先出台了自己的湾区计划。作为中国的经济发达省区,浙江和广东同样拥有濒临海洋的地理优势,两地都提出湾区建设的目标,再现区域发展“锦标赛”的格局,而且竞争意味颇浓。

当代重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会有湾区经济,著名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乃至更早的伦敦湾区、荷兰湾区,都是产业革命的主导区域,也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最积极的地区。湾区之所以能在现代经济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在于其地理上的特殊性给了其先天的优势。海域的特点是开放性,没有阻隔,可以便利地连通。湾区又有条件建立优良港口。相对集中的海域,又集中了较为充足的陆地面积,从而能实现人口的集聚。湾区能更为有效地聚合资源,并产生外溢效果。

但地理的形胜仅仅是一个方面,只有地理优势不一定就能带来区域的发展。不完全统计,全球有几千个湾区,自1960年代滨海湾区建设热以来,很多区域都在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孟加拉湾、泰国湾、大墨西哥湾、大几内亚湾等,都没有什么成绩。相反,较晚才开始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珠三角地区,则能迅速成长,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一环,其中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湾区发展的参考。

目前在国内的讨论中,对于湾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地区发展策略。但是,如果我国的湾区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确立自身优势,则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角色。珠三角、长三角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既是发挥了本地的地理条件,更是基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导向的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力流动,这些中央政府主导的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广东和苏浙沪地区的禀赋优势,迅速实现了经济起飞。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需要聚合广东与港澳的力量,离不开中央的规划。中央政府以推动市场一体化为方向,较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提升了粤港澳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可以说是中国湾区能够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

波斯湾地区则是一个反例,它既有地理上的特殊优势,又有丰富的油气储备,一直被认为有着非常强的经济发展潜力。除了伊朗以外,海湾七国建立了海湾国家合作组织。但是,波斯湾直到现在也没能实现地区人员流动无障碍。各国仍然集中于自身的油气定位,非但没有区域发展的协作,反而集聚了大量的区域矛盾。在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合作典范的欧洲,不管是北部波罗的海地区,还是南部地中海地区,也都没有形成湾区经济整合,反而是原本已经降低的区域壁垒又有重建的风险,自2008年以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弱化。

这一国际比较经验对于当前中国湾区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各地热衷于规划湾区,可以说是过去地方发展“锦标赛”的升级版本。各地区都希望自己能有特殊的政策优势,以抢占地区发展先机。但区域竞争不能只是争夺政策优势,而是应该基于国家统一的公共政策和市场规管。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法律法规、统一的教育医疗规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地方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会实施一些特殊的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如果要充分发挥作用的话,更需要一个统一的中央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打破地区壁垒,在统一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就目前而言,可以说我国在湾区经济发展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展,进入了较为先进的行列,但如果和国际最重要的湾区(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比,中国的湾区经济显然还是欠发达的。从内生能力比较而言,中国的市场不够统一,人力、资本、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流动受限,不能进一步聚合,则是主要问题。而要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中央政府发挥作用。

因此,在我国湾区经济的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中央的角色。地方经济发展的竞赛,要基于中央政府确定的规则。目前多地有围绕大湾区建设展开地区发展竞争的态势,需要中央政府及时地进行统筹、协调、引导,以形成良性的竞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