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四好农村路”畅通云岭高原

近日,云南省腾冲市新华乡阿昌族同胞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欢庆新华乡入乡主干道公路全面贯通。一条群众自发拉起的横幅“我们的路修通了,我们的日子更好了”,传递出了由衷的喜悦。    

2014年,云南省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云山表示,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努力推动下,云南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通了路,富了民,云岭高原上的乡村都感受到了同新华乡一样的喜悦。    

提前完成    

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    

紧邻中缅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苏典乡下勐劈村民小组是一个傈僳族村寨,全村57户246人全是傈僳族群众。“以前寨子里都是泥巴路,卫生条件非常差。现在党和政府出钱为我们硬化了道路,还安装了路灯,我们傈僳族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今年75岁的村民早大爷开心地说。    

截至2017年年底,云南14077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提前2年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和89.6%。在确保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云南稳步推进“直过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沿边地区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启动了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扶贫路、资源路、产业路,有力带动了沿线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今明两年,云南将按计划在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建设3.1万公里硬化路。云南还将用3年时间,完成“直过民族”地区、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2.5万公里通硬化路建设任务,建设撤并建制村硬化路7000公里,彻底改变贫困地区出行难问题。    

推行“田园三包”公路管护无死角    

农村公路建好了,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探索管养模式创新,营造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跃表示,近年来云南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省、市、县、乡四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增长机制,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将路产路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每条公路、街道均由村镇干部或者网格长负责;推行“田园三包”,以住房或者田地为基础,把路域卫生、绿化美化、公路畅通包干到农户,由农户负责管护、清理,村协管员定期巡查,保障路产路权不留死角。“如今,村民共同监督执行村规民约,管路、护路、爱路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泸西县金马镇新坝村村委会主任说。在昆明市,公路管理部门实施“县主抓、乡镇监管、村协管”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联动协管机制,通过强化县区路政管理机构和乡镇、村管理职责,设立乡(镇、街道)路管所、专管员等,消除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盲区。    

下一步,云南将全面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路长制”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    

“交通+”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以种茶为生的刮风寨,是一个瑶族聚居村寨,也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委会中古茶树保留最完整的寨子。因交通不便,村民的发展意识淡薄,刮风寨一直是易武镇最为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寨。    

近年来,得益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刮风寨通了路、水、电,过去愁卖的古茶树立马变成了“摇钱树”。据麻黑村党总支书记高志明介绍,2016年和2017年,刮风寨村民小组连续两年均实现茶产业收入4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余元。    

“过去路不好走,茶叶卖不出去,我家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钱,现在盖起了崭新的三层楼房,还买了皮卡车、越野车,建起了传统手工茶叶加工小作坊。”刮风寨村民说,现在他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云南交通运输行业将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等产业项目结合,加快推动“交通+旅游”“交通+互联网”等模式的深度融合,推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接下来,云南交通运输行业将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交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公路规划与镇村布局规划、客货运输服务体系规划协同发展,将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组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引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