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动态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E33沉管安装与东人工岛成功对接

近1年的科研筹划,3个多月的攻坚备战,近日,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E33沉管安装与东人工岛成功对接。沉管安装团队发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连续高强度作业26个小时,成功安装第33节沉管,顺利实现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与东人工岛的对接,创造了对接偏差小于1毫米极限精度的新纪录,向冲刺沉管安装最终“双零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广东省发改委原主任李春洪、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贾绍明、三地委办公室主任苏建梅、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公司总经理宋来中到现场指导工作,贾绍明施工前做动员讲话,李春洪在沉管对接后作总结,对现场施工和安装团队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拼接而成,全长5664米,E1沉管与西人工岛相连接,E33沉管接东人工岛,2013年5月,沉管从西往东依次安装,至今年7月份,沉管安装团队完成了28节沉管安装,隧道长度到达4860米。那为什么不紧接着安装第29节沉管呢?每一节沉管高度有11.4米,考虑到沉管倾斜,波浪等因素,浮运过程必须要求水深超过14米,如果按照顺序依次对接,在第29节沉管安装完成后,第30节沉管必须从第29节沉管顶上经过,而E29沉管顶上深水只有14米,非常接近沉管浮运要求的极限值,这样就会存在搁浅或碰撞大的安全隐患,从而选择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从E33沉管倒着由东向西安装后面五节沉管。

E33沉管位于东人工岛岛头区,是首个曲线段管节,施工水域狭窄,地势环境与海流情况复杂,施工周期长,受现场水动力条件影响易发生基床回淤,且窗口期处于南方台风频发季节,沉管安装风险与难度前所未有,安装团队需面对许多未知的施工挑战。

长达近1年的科研攻关、筹划准备,是沉管安装施工顺利推进的坚实基础。2015年底,安装团队正式启动E33沉管浮运安装筹划准备工作,详细倒排施工计划,周密部署每一道关口,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到岗。工程师们认真总结西人工岛岛头段E1沉管安装施工经验,在细致梳理每一道工序的基础上对E33沉管施工方案进行持续的对比优化,数次召开专家会进行风险分析,不断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全面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团队秉持着“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严谨工作态度,高强度、高密度攻坚施工3个多月,为沉管安装提供了最可靠的技术、装备和团队保障。针对岛头段基床强回淤难题,团队通过安装防淤钢盖板、布设防淤屏等手段,有效避免基床回淤超限,为沉管安装创造了有利条件。人工水下整平期间,团队精心组织现场施工,克服交叉作业等困难,安排潜水员24时轮番上阵,在水下14米高强度连续作业20多天,使用刮刀“去高补低”完成了2500平方米的碎石铺设,犹如水下行走的3D打印机将高低误差精准控制在4厘米。团队分阶段组织开展了全面深入的风险排查,针对11道主要工序中的18个大类200多项风险源逐一辨识,尤其加强船机设备的排查维保。同时,团队积极开展沉放演练,通过实操提升作业人员操作水平,严格落实班前会、技术交底制度,强化风险意识,统一作战思想。

E33沉管安装对隧道贯通,大桥通车目标有着重要影响,即使存在一丝希望,团队也要全力以赴。热带风暴“艾力”给沉管安装施工带来了极不稳定的气象风险,10月6日,经过四次气象窗口决策会,项目总部慎之又慎的下达了出坞浮运的指令。

10月7日凌晨5点半,林鸣总经理下达开工指令,E33沉管缓缓绞移出坞。在10多艘海事警戒船的护卫下,12艘大马力拖轮拖航着E33沉管启程出发。

浮运安装过程中,安装团队与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密切协作,实时监测、预报分析热带风暴“艾力”的动向,以及对施工海域的影响。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与风险预控方案,现场施工节点精准到时分的控制力度,作业人员高效、娴熟的操作与配合,无一不彰显着团队精益求精的组织能力和高水平的作战能力,更是透露出团队势必拿下这场硬仗的信心与决心。

经过26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在完成千斤顶拉合、水力压接后,E33沉管与东人工岛成功对接。经贯通测量,沉管轴线、标高、纵坡完全满足设计标准,对接精度再创小于1毫米的极限纪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