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动态

中铁二十五局一公司成兰项目开展“植被试验” 还高原绿水青山

平均海拔3800米的成兰铁路,沿途自然环境具有原始、独特、敏感、脆弱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植被保护显得尤为关键。”6月16日,二十五局一公司成兰项目早班会上,项目总工魏振伟借全国节能宣传周之机,再一次重申了高原铁路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成兰铁路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试验已为高原摘选出适合的外衣,茫茫高原,尽显绿水青山。

成兰铁路沿线山势陡峻,河谷深切,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成兰铁路成川段隧道占该段线路总长的63.78%,隧道弃渣容量大、占地面积广且基本沿岷江两侧依山堆弃。

面对如此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成兰铁路的建设者们首先想到的是对铁路沿线自然植被的恢复问题。

但是,铁路沿线分部的大量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气候条件复杂,植被生长缓慢,再加上铁路弃渣场特殊的立地条件的影响,使得弃渣场植被恢复难度极高。此外,成兰铁路成川段隧道弃渣岩性主要以炭质板岩、炭质板岩夹砂岩或千枚岩为主,基于此类岩性及沿线生态敏感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和如何实现植被生态的有效修复等尚缺乏可资借鉴的参考标准。

为此,二十五局一公司成兰项目部的实验人员选取了由自己承建的成兰铁路13标虹桥关隧道口作为生态环境敏感区(亚高山植被)铁路边坡绿色防护及景观协调性试验区。试验区平均海拔3007米,属高原寒冷气候,从本年11月下旬开始至次年3月底,日平均气温均在零度以下。

项目部针对虹桥关隧道口生态敏感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特点,结合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了植物选型、植物配置模式、值被建植方法、土壤改良、管理养护措施等方面的试验,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现场监测,数据统计,多因子对比分析等。

自2015年6月起,试验人员第一次对适宜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成兰铁路沿线周边的山脉和郎川路沿线绿化的草本、灌木名称以及建植方法进行了调查、统计开始,历时两年的“植被恢复实验”和铁路边坡绿色防护及景观协调性试验在紧锣密鼓中进行。两年来,工作人员开展了植被调查和选型、土壤选择、试验区植培和规划,并统计了不同季节不同阶段的植被生长情况,经过不间断跟踪调查,最终得出了对铁路沿线周边弃渣上覆盖20厘米厚的土,可适当添加有机肥,并结合周边景观选用适宜高原地区生长的草种(高羊茅、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和灌木(胡枝子、高山柳、花椒,可适当考虑有花植物种子)的土壤处理方法。

现如今,成兰铁路施工生产大干快上、万众一心,铁路沿线植被恢复及复垦经验先行、初显成效。一排排高山柳自沿线一字排开,三叶草独有的香味成为远在高原施工的工人们带来了故乡的寄托与思念的注脚。一场声势浩大的造路运动与植被保护工程从雪域高原上唱出,绿水青山,终将纵横彼岸。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