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9时,随着“大桥海鸥号”起重船将长80米、宽35.5米、重达1350吨的钢桁梁稳稳地放置到墩顶,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首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成功,标志着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16.34公里,起于福建省长乐市松下镇,经过四座岛屿后到达平潭岛,是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大桥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
桥址所在的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据统计,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最大浪高约9.69米,曾被称为“建桥禁区”。其建设条件远比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恶劣,尤其是波流力的影响,是常规长江等内河桥梁的10倍以上,建造难度和风险更大。
鉴于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桥址区域恶劣的建设环境,钢桁梁桥传统的散件安装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为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提高施工工效,工厂化、大型化、整孔架设安装成为必然的选择。但如何将重达1350吨的钢桁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吊装,成为了施工中一道巨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和通航的考虑,中铁大桥局历时3年、耗资3.4个亿打造了“大桥海鸥号”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起重能力达3600吨——相当于2400辆小轿车的重量,主钩起升高度达110米——相当于39层楼高,是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此次钢桁梁整孔吊装在国内尚属首例,施工工艺难度极大。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缩短福州至平潭的时空距离,届时福州将与平潭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同时大桥的建设,也将为今后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可靠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