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动态

中铁十一局一公司鏖战巴蜀高地侧记

初春的四川甘孜,美不胜收。如洗的碧空、绵延的山峦、潺潺的江水,清浅的草地,稀朗的藏寨、散落的牛羊。光线曼妙地变奏,色彩绚丽如同置身油画中,让人无法自拔。

初来此地,中铁十一局一公司建设者的确被这番美景给震撼住了。但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让藏区的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奏响了筑路人战天斗地的新乐章。

该公司承建的国道215线竹巴龙至二龙桥公路改扩建工程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与西藏一江之隔,山高路陡,出入交通极为不便,原狭窄的既有公路是进出外界的唯一一条交通要道。

项目党工委书记吕彪向笔者介绍,光去县城往返一次就要花费至少六个钟头的时间,为了节约开支,他们每去一次县城,就把食堂一周的食材备好,确保伙食供应。

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项目工地距离成都800多公里,物资设备运输只有沿318国道走公路,路上要翻越好几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冬季物资运输更是困难,施工的物流成本非常高。同时,该地区属于贫困落后的藏民区,物资匮乏,自然环境恶劣;工地一带平均海拔超过3千米,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常年干旱少雨,荒漠化严重,每年的3至5月,风沙特别大。如何保护好当地的脆弱生态环境,也是项目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议题。

在铁建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根据当地物资采购运距远,价格高的特点,项目广泛调查料源,对地材考虑自加工或联采的方式,同时合理规划场站等临建设施建设,增加物资储备等,有效降低了成本风险。他们还加大物资储备场地建设,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配足施工资源,提高施工工效,达成施工进度指标,确保有效工期。

此外,由于沿线山体岩体较为破碎,坡面易发生崩塌和掉块,且边坡开挖后易受冻融、风化剥落。为此,他们在路基施工中采用抗滑桩、喷锚支护等防护措施,加强现场观察和监控量测,严格按照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施工方案组织现场施工,确保坡面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有效保护了当地山体生态环境。

据项目经理杜明国介绍,国道215线项目是该公司多年后重返四川省公路建筑市场的第一个项目,必须树立标准化建设和施工安全、进度、质量等标杆,打造工地施工亮点,确保“以干促揽”和区域滚动发展。

如何打造标杆,在巴蜀大地树立中铁十一局品牌?在公司机关的帮扶和项目领导的决策下,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渐渐铺开。

针对工地现场道路状况差,线路紧邻金沙江,高差悬殊、和当地藏民沟通交流存在困难等问题,项目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施工;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监控量测,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和劳保用品配备齐全;做好临边防护,加强安全巡查,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加强参建人员的教育,遵守当地民俗民风,日常交往保持友好和善;加强进场人员的体检,联系好当地医院等医疗机构,发现高原反应苗头及时预防,甚至安排人员撤离。

经过前期策划,项目确定了以隧道施工为主线,路基土石方及挡墙施工依次进行,涵洞多点施工的施工方案。并实现了隧道在全线率先进洞、第一个浇筑二衬的目标,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同时狠抓内控管理,把“五超前”、“一及时”、“一服务”管理理念根植于每个员工脑海,形成了干事兴业的浓厚氛围。

在全力推进施工生产之余,他们还积极开展路地共建活动,如给藏区小学捐校服、春节期间安排留守人员与当地藏民共庆新年等,营造了温馨祥和的“大家庭”氛围,促进了当地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目前,该项目正以“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推动各项施工稳步向前,为藏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继续努力奋战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