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国内第一深水桩基”桥郑万高铁彭溪河多线特大桥首节深水钢围堰成功下放,标志着大桥施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线早日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溪河多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为郑万高铁全线重难点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结构形式为四线变二线道岔梁连续钢拱桥,全长为741.6米,其中主跨长度达200米,主墩10号、11号墩均横穿三峡库区,在深水区范围,三峡蓄水时最高水位172米至173.33米,枯水期最低水位143.33米,墩位处施工水域标高为134.6米至174.46米,水位落差达30多米;大桥桩基位于深水下斜坡上,桥址主要为花岗岩,成孔非常困难,下部结构为深水桩基、承台施工。施工中面临水中墩基础施工中要持续通航、水位无规律大幅度涨落变化情况下栈桥、围堰施工及深水桩基施工等难题,施工难度极大,施工工艺复杂、安全风险高。
此次首节深水钢围堰下放是该大桥梁施工的关键步骤,在钻孔平台区域钢护筒周围水位约176米位置搭设钢吊箱拼装平台,拼装平台搭设完毕后,采用 80吨龙门吊、人工配合分节分块安装钢吊箱底板、壁板和内支撑,完成钢吊箱整体拼装并验收合格后,再进行钢吊箱下放。首节下放重量约600吨,采用智能化全自动系统控制8组液压千斤顶同步下放。
据该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针对该大桥施工重难点,他们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内外部专家,重点对钢围堰设计与施工、大跨度连续梁拱线性监控等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组织专家组现场多次勘查,反复研讨施工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攻关,确保了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为大桥建设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依托该大桥,承担了中国铁建《陡坡河床及水位大幅度升降条件下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的攻坚任务。目前,正在申报专利9项,工法3项,已形成论文12篇。过程中采用创新新技术、新工艺,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仿真,3D打印技术对围堰等复杂构件打印进行技术交底,运用BIM5D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以创新技术确保该桥的施工安全可控。
据悉,郑万铁路为双线高铁,为西南地区至华中、华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全长818公里,其中重庆境内181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350公里/小时。郑万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届时将实现京郑渝昆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并与京广、陇海、兰渝等铁路大通道联网,极大地缩短重庆及三峡库区与华中、华北等地的时空距离,重庆坐火车到北京只需要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