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动态

中铁十四局施工的苏通GIL特高压综合管廊启动调试

9月10日上午11:00,由十四局施工的苏通GIL特高压综合管廊正式启动调试。这是我国第一条特高压GIL综合管廊工程,也是世界上目前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长隧工程,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廊”。

苏通GIL长江隧道全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隧道结构底面最低标高为-74.83米,水压力最高达0.98兆帕,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水土压力最高的盾构越江隧道。2017年6月28日盾构机始发掘进,历时419天,2018年8月21日隧道贯通,创造了日掘进14.12米,月均417米世界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新记录。整条隧道无一渗漏点,获得各界好评。累计国内外6000多名专家学者、业内同行进行现场观摩。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称赞:“此隧道是目前国内现场管理最好、实体质量最优、建设进度最快的行业标杆工程。”

超高水压沼气地层特高压GIL盾构法越江电力管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的成功应用,取得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为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在2019年7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的苏通GIL综合管廊长江隧道工程技术成果评价会上,认为该技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泥水盾构工程,特别是长江下游越江盾构隧道施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及广泛应用前景。

建设标准堪比高铁

特高压线路从狭窄的江底隧道通过,世界上还没有先例。

建塔跨越长江,5公里多的江面要建400米的高塔,相当于150层的高楼,塔基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不管是对江面上的航运还是泄洪排涝都会有很大影响。经过多轮论证,最终确定用隧道方式过江。

为适应苏通GIL综合管廊超高压、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技术创新等实际情况,中铁十四局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为组长的专家组,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确定了隧道防水、管片结构设计、抗震性能、健康监测、盾构选型及快速掘进施工关键技术等6个科研课题,为综合管廊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强力保障。

GIL特高压综合管廊对隧道内的环境要求可谓“苛刻”。为保障GIL特高压稳定运行,隧道管片内不能出现任何渗漏点。

在长江底74米,让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近10公斤的重量而不渗不漏,对隧道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通过不同密封垫、不同接缝张开量下的防水试验,最终采用了双道密封垫防水形式。双层防护保障了GIL特高压运输的稳定环境。

GIL特高压运行过程中环境对温度变化、极限负荷情况、以及特殊工况下的累积变形要求高,隧道设计难度极大。

由于隧道内的任何震动将可能影响GIL的运行,为避免震动干扰,建造团队对隧道抗震性能、关键节点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最终建立了长盾构隧道多尺度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了在工作井与隧道接头处、深槽处等关键节点增加钢纤维的措施,确定管片螺栓采用10.9级高强螺栓。

隧道内车辆轨道精度要求高,采用无缝线路、整体道床结构,精度达到了“高铁”级,采用高铁施工标准的CPIII测量等级。

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

作为国内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隧道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两回1000千伏GIL管线总长近3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

苏通特高压GIL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后,电能从苏州到达南通仅需0.0000165秒。

Gas-insulated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简称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采用金属导电杆输电,并将其封闭于接地的金属外壳中,通过压力气体绝缘。

苏通GIL特高压综合管廊是水下隧道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是大直径盾构与特高压电力输送的一次完美结合,为特高压、超高压输电提供了新的方向。

形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和关键节点。工程建成后,淮南-南京-上海工程将与已投运的皖电东送淮南-皖南-上海工程一起,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这也是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将大幅提高华东电网接纳区外来电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对于促进华东地区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充分利用区外清洁电力,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1亿吨,减排二氧化硫48万吨、氮氧化物47万吨、烟尘6万吨,对促进华东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