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动态

追“红”逐“绿”绘就江南水乡新画卷 上海建工园林嘉兴南湖核心景区改造升级基本完成

央广网上海7月24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沈琳)七月的嘉兴南湖,湖堤上游人如织,红船前人头攒动,在感悟那份不忘初心的“红船精神”的同时,建设中的南湖核心区景观改造工程,正在绘就一幅“诗意江南”的宜人画卷,谱写“红”“绿”融合的新篇章。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建公司参与环南湖区域景观提升的多项工程,助力南湖景区加速“旧貌换新颜”。

对标西湖刷新“颜值”

嘉兴南湖与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湖心岛的烟雨朦胧、会景园的滨湖风景、壕股塔的飞檐翘角汇集出“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项目团队通过对标借鉴西湖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力求创造既尊重自然又以人为本的游览体验。

项目团队对南湖区域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因地制宜地做出南湖“样板”。例如,原先人们从景区入口走到湖岸的这一路上,视线往往被沿湖的各种茂密乔木遮挡,如今通过移除部分高大树木,中层局部点植花灌木,地被以干净的草坪为主,为人们打开了观湖视线,远远就能看到“秀水泱泱,红船依旧”的画面。此外,在环湖的一些重要景观节点,如亭台楼阁、旅游集散点等地,也都能一眼望到碧波中的湖心岛。

又如,优美的林冠线如同城市的天际线,能够勾勒出景区的优美曲线。在此次的改造中,项目团队也对原先几乎无变化的林冠线作了重新调整:在主入口广场,通过背景补种色叶乔木来拉出新的天际线;针对大草坪地势平坦、缺乏竖向地形变化的问题,通过局部堆置土方地形,园路调整、活动空间移位,以及对沿草坪边缘部分植物进行移植,重塑了大草坪的景观空间,并形成了优美的林冠线;600多米长的成功堤由于沿湖植物过密、灌木杂乱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遮挡了观湖视线,项目团队通过柳桃间植的方法,改变了植物的空间感,成功堤如今已成为纵览南湖风光的绝佳场所。

此外,改造中还贯通了环湖游线,通过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将原先分散且独立的各个景点连接起来,让南湖景区真正成为亲人亲水的休闲空间。

重塑江南水乡风貌

“除了对标西湖,此次改造的核心设计理念还包括还原南湖特色的江南园林,展现嘉兴水乡文化风情。”项目负责人张心宇说。在修葺一新的会景园,假山瀑布、楼台庭院、林荫步道、古桥流水,充分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与典雅。特别是园中的老石板路,在两旁古典建筑的映衬下尽显盎然古意和江南诗韵。在重点区域大面积铺装老石板路,不仅为刚刚“翻新”的园林增添了历史感,同时厚重的老石板相比新路面还更为结实耐用。

嘉兴作为首批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结合此次改造工程,位于南湖片区南侧的南溪园通过“控、连、扩、整、提”五大手段,提升了该片区以水景为特色的景观效果,实现南湖水域可控贯通、水域自净能力提升、景观特色明显等目标,打造了溯溪而上、水岸花林的诗意园林意境。其中,“控”是指海绵区与南湖可控的连系,“连”是指连通草坪区水潭与南北向水系,“扩”是指扩大水潭与南北向水系宽度与深度,“整”是指整治河道景观,“提”是指提升入口景观效果。

“红船精神”光芒愈亮

南湖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因此,在以湖光绿色为基调的景区中,红色文化分外醒目。

根据整体规划,此次改造将“红叶望船”“南湖红船”“缅怀广场”和“英雄之路”列为四大红色革命文化点。其中,位于会景园中的“红叶望船”(望湖楼畔秋景红叶)作为游客进入景区后的第一个红色景点而备受关注。项目团队通过在望湖楼两侧增加大体量的红叶树种,在景观小品中增添南天竹等红色系植物,与湖中的红船遥相呼应。

这项景观工程,不仅把南湖打造为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也让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传承到的“红船精神”。会景园是最早施工的区域,当时,密集的游客、运输的困难、时间的紧迫、方案不断调整以及既改造又保留的原则都是项目部所面对的难题。为了实现“不封园”施工,项目部通过围挡方案、专项修剪、合理组织夜间运输及施工等逐项解决各种难题,全力以赴推进着项目建设。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毛正平表示,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是全国五十强园林企业的榜首单位,一定要在嘉兴南湖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水平,迎接建党100年,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据悉,在会景园、成功堤竣工后,银杏大道、大草坪绿化工程完成,南溪园、菱文化园、英雄园、豪股塔南片区、小瀛洲、环湖步道北段、曹王庙、荷花池、市政府北等绿化工程基本完成。施工现场,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勺园正在开展景石堆叠和绿化工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