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爱”品质,筑“无碍”精彩。在第31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建安装华北公司联合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在中建安装承建的新建气膜式冰壶冰球运动馆EPC项目举办“助力冬残奥 激情逐冰雪”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作为全国首个气膜式无障碍冰壶冰球运动馆、国内首个专门服务残疾人运动的永久性气膜建筑,近日,该场馆已正式投入使用,在备战冬残奥会期间,将为冰壶、冰球运动员提供训练平台。该场馆为国内建造时间短、建设用材少、运营能耗低、节能环保性高的新型场馆建设结构,包含冰壶和冰球两个运动馆,全馆采用无障碍流线型设计,未来将更好地助推残疾人运动事业发展,也可承接群众性冰上活动。中建安装团队仅用120天就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抗风保温 吹起“膜”力大白
区别于普通场馆,气膜建筑有着造价低、设计建造周期短、节能环保和运营维护费用低等多项优势。可看似轻薄的“大白”如何能抵抗8级大风?这座总占地面积9878平方米的体育馆,采用了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作为气膜“穹顶”,膜材的使用年限达30年,远高于其他临时气膜结构建筑。项目团队利用1000余个高强度螺栓,将用来压紧膜材的L型角钢和橡胶条牢牢固定在主体建筑钢结构周围,确保膜材固定牢固、严密,让“大白”无惧风雨。
同时,场馆内配备了一套智能化变频气膜风机,向内部送风并形成正压,还可根据室外风力级别与室内风压动态调节压力值,24小时不间断智能调节室内风压,通过室内外的气压差将穹顶支撑起来,始终保持膜体舒展饱满,仅需2小时便可完成“充气”任务。
气膜式场馆需要达到极高的密闭性,体育运动又要求专业舒适的运动环境,二者如何达到平衡统一?馆内配有标准化气密门和缓冲区,时刻保持风压平衡。膜体内配有的保温夹层可起到保温隔热作用,PTC电加热机组作为备用热源,保证室内冬暖夏凉,空气循环流通。此外,管理人员通过手机“云PLC客户端”可远程控制场馆内温度、湿度、风压及照明系统,动态调节室温室压,使得馆内恒温恒湿。
平洁亮滑 绿色制冰有“绝招”
作为冬残奥会配套训练场馆,冰面质量直接影响运动员冰上滑行体验。项目团队在制冰过程中,严格按照ISU国际滑联与IIHF国际冰联赛事标准,采用先进的制冰设备,每一层冰面制作完成后都进行精密测量,确保冰面达到“平、洁、亮、滑”标准。冰下结构层平整度要在±5毫米之内,这对于内含混凝土垫层、保温层等11层结构、面积近1600平米的冰面来说极具考验,项目团队采用先进的激光摊铺机施工方法,配合激光测距等监测设备,在制冰过程中实时检测每个区域的标高,对冰面结构层实行逐层校验,随时纠正,确保冰面结构层的平整。为达到明亮干净的冰面效果,项目团队通过定制M型冷盘管支架确保所有冷盘管间距控制在10厘米,避免因管道间距不一致,引起冰面发白或反黑。
场馆采用R134a直冷冰场工艺,可对冰面温度在-1℃到-10℃之间进行快速调节和精密控制,且该制冷剂完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在满足国际比赛和训练需求的同时,其能耗比较传统乙二醇间冷冰场节能超过50%,不仅制冰速度快,且绿色节能低碳环保。12名专业制冰人员完成5层制冰工艺,仅耗时4天,2块奥运级冰场如期完工。
细致入微 贴心打造“无碍”环境
与硬件设施上的“黑科技”相比,这座主要服务于残疾人运动员的场馆,还有不少让人暖心的细节设计。在初入场馆的电动大门上,配置了不同高度的两个开关按钮,可以满足残障运动员使用需求;馆内房间均为推拉门,地面与冰面齐平,无阶梯,四周围墙全部安装了无障碍扶手;无障碍卫生间内马桶和洗手台高度、容膝空间、无障碍扶手设计充分满足轮椅人群的使用需求;所有房间门口的扶栏上都增加了盲文,为视障人群提供了更贴心的引导信息。
为了最大程度给残障人群提供安全便利的服务,项目团队通过亲身模拟残疾人使用体验,设身处地对细节进行优化处理。原本通向二楼看台的楼梯扶手是与台阶齐平的设计,因担心视障人群走到最后一阶失去抓握引导,项目团队重新将扶手加设了延伸区,更好地将地面与台阶引导衔接起来。在模拟观众体验测试时,发现如果安装传统的不锈钢围栏,会遮挡住轮椅人群的观赛视线,因此项目团队将原本的围栏设计,替换成透明的玻璃挡板并将横栏降低,便于使用轮椅的人群获得最佳观感。
护航冰雪之约,建证活力冬奥。中建安装以一流标准和专业品质建证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