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三载春秋铸辉煌——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格萨尔王广场援建纪实

神秘的格萨尔王雕像还是那样沉静的站在那里,无悲无喜,彷佛远离了人间烟火的佛陀,目光里没有尘世的距离,周身轰鸣的机械和忙碌的人群丝毫不曾打动它双肩凝结千古的风霜。带着藏地格桑弥漫了草原的清香,萦绕不去的是阿妈黑白分明的脸颊,半分黑暗,半分光明,矗立天际守护这片灵光闪烁的土地,承载无数藏人虔诚的梦想。此时此刻,美丽的结古镇一座钢铁铸就的彩虹桥横空出世,为美丽的玉树再添一层神秘的面纱,那就是由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承建的格萨尔王广场。

(一)科学统筹保施工

格萨尔王广场工程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格萨尔王广场原址。总用地面积6.93公顷,分别由文化展示馆、展览馆、玉树州档案馆和室外广场四部分组成。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8219.2m2,其中展示馆建筑面积2699.2m2(地上建筑面积918.5m2,地下建筑面积1780.7m2);展览馆建筑面积2912m2,档案馆建筑面积2608m2。格萨尔王广场通过地下通道和滨水商业街连为一个整体,并在视觉方面与州博物馆、康巴艺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保持连续性,达到和谐完美的效果。它作为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承建的新玉树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当地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它是当地群众宗教信仰的一处栖息地,也是当地政府异常重视的民族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它的重建是宗教信仰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一条纽带,是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平台。

2011年7月,格萨尔王广场项目正式开工,对于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而言,这是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政治任务,是维系藏区人民信仰世界的精神重建。在为格萨尔王广场重建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公司领导语重心长的说:我们曾经承担了那么多的工程建设任务,没有那个工程比格萨尔王广场的重建更特殊,在玉树这个凸显着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的土地上,建好广场,是我们圆满完成整个重建任务的重中之重。

安全标准化是基础。安全和质量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责任大于天,任何一点微小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为了抓好安全生产,项目部多措并举扎紧安全生产篱笆墙。项目部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坚持构筑“从工作到生活,从工地到宿舍,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生产大格局。项目部创新形成了“管理制度化、责任具体化、教育经常化、方案专业化、防护齐全化、施工标准化、监控动态化”的安全“七化”管理办法,营造了全员重安全、守安全、管安全的工作氛围和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管理机制。项目部每个月都要组成安全宣传队到工地、到施工队进行安全教育,并为广大员工制作发放了安全生产小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他们严格按照“一法三卡”的要求,对每一个节点都进行安全标识,做到醒目齐全,并且规定只要安全检查通不过,施工生产就不能进行;他们在安全上舍得投入下功夫,每一个节点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配备齐全,每一道工序,从标识标牌,到工人穿戴,到安全应急设备都仔细检查,从生活上关心员工安全,冬天为广大员工发放防寒服、手套,夏天为大家发放夏凉被、雨衣、水鞋,给广大员工送去贴心的温暖。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保证了项目部施工安全无事故。

制度管理标准化是前提。格萨尔王广场以 “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在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的同时,把铁道部标准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贯穿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涵盖到每道作业工序中,使之成为每名进场工作员工的行为准则。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上,精心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工艺细则、各工序作业指导、技术交底和质量奖罚条例等,同时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推行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了标准化管理真正能够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实化于效”。

人员配备标准化是保证。为了圆满完成此项工程,在充分考虑玉树地区地域和文化的特殊性后,公司领导从全国各个项目抽调具备丰富施工经验、身体素质过硬的工程技术人员奔赴玉树,补足到位,实行定职定岗,实现人员配备标准化。为切实加强施工人员对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实施标准化意义的认识,对各类进场人员,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确保现场的所有岗位和技术工人100%经过培训,100%持证上岗。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关键。原材料的优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为严把工程质量的原材料 “入口关”,格萨尔王广场加大对原材料的监控力度,对水泥、钢材、砂石料、刚配件等材料,按规定的时间、频次、技术标准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从源头上控制好材料的 “入口关”。同时,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分类标识和现场保管工作,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严格过程管理,确保原材料“进场关”。并加大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力度,规范生产程序。严格报验程序,坚持每道工序都要经过工班自检、复检、监理工程师验收确认的程序,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决不进入下道工序,杜绝蛮干、盲干现象;提高技术交底的针对性,严格按照生产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坚持日检、月检、不定期检等,确保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质量得以控制。上一道工序不满足要求,坚决不进入下一道工序。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核心。在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中,格萨尔王广场严格划分了生活区、生产区,始终把标准化管理落脚点放在现场管理上,做到驻地及生产现场科学布局,文明、规范管理。办公区、生活区与生产区实施隔离独立建设,以便生产和企业管理。房屋建设、排水系统、场地硬化及宣传标识等统一按铁路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布置,功能齐全。场内布置 “七牌一图”,钢筋加工区、搅拌站等功能区都设置了相应安全标识、警示和质量标准等,做到文明施工、精心施工,营造了一个有序、整洁、美丽的生产和办公生活环境。

(二)巴塘河畔书彩虹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为玉树重建奉献着每一份力量,三年艰辛、三载拼搏,在他们的内心中,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辣,又有多少热血澎湃的激情与荣耀。

由于广场项目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加之藏区民俗影响,很多工序的处理面临巨大困难。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开工前期,场地开挖时,地下有数量巨大的玛尼石(刻有佛教经文的片石)。玛尼石在藏族人眼中是极其重要的佛教圣物,对此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玛尼石的破坏,经常出现阻工、围堵、争抢的现象。甚至很多时候在机械运转的情况下跑到机架底下拾取玛尼石。为了尊重藏族人民宗教信仰并保障拾取群众的生命安全,施工现场领工员和技术人员在请示项目部领导后,做出放缓开挖速度的决定。一边开挖,一边让老百姓拾取玛尼石。然后再加派人手,连夜开挖后将玛尼石整齐摆放,第二日便交到老百姓手中,这一举措极大的改善了施工队伍与当地群众的和之间的关系,自那以后,当地群众对广场施工人员的信任度变得非常高,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非常融洽。场地开挖的工作依旧在预订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在加大投入保障工期的同时,也为藏区人民保留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友谊,也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三年的重建中,这种为维护各方需求临时改变工序加班加点的例子不胜枚举。仔细想想,那些一线的劳务人员难免有抱怨和不满,尤其在玉树这个海拔高、氧气缺、气候差的地域,个人体力和精力的承受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为了调动一线劳务工人的积极性,四公司现场领工员与技术人员不止一次的与施工队伍负责人沟通,与劳务人员面对面接触,为他们讲解当地民风民俗,并在生活上为大家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加送加班夜餐、配发保暖军衣等举措暖起了人心,提起了速度,保障了工期。那段日子的辛劳,是我无法想象的,各方面的压力与焦灼,使他们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松懈。

格萨尔王广场领工员陆师傅,现年55周岁。2010年6月由公司领导点名从河南安阳项目部抽调至玉树参与重建,当时的他有过挣扎、有过犹豫。因为玉树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恶劣,老伴和孩子们都不同意他远赴玉树辛劳,他在安阳的那个夜彻夜未眠,不知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坚持,第二日,他毅然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义无反顾的赶赴玉树。初到玉树,他同很多人一样,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缺水断电,物资供应困难异常,为了夜半取暖,大家将单个床铺拼成大通铺,拥挤在一起休息。经历了高原气候多变,温差大、雨雪多的严峻考验,承受着头痛欲裂、口干舌燥、胸闷气短等一系列的反应,参与到灾后重建的队伍当中。这一呆,就是整整三个年头,当我们问起他这三年的感受时,不善言谈的他显得有些感慨。

他说:“三年来,我每年回家一趟,每天就是和工人、机械、建材、图纸打交道,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就是简单的几句话,吃得好,住的暖,不要担心。”说完这些,他的眼里有泪花闪动,看着花发渐生的他有些瘦削黝黑的面容,我的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痛。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怨言,没有要求,在他看来,玉树三年重建,已经成为一种深刻于血脉的使命,看着这个从灾难里挣扎而出的城市一天天明亮鲜活,他的内心有着无与伦比的兴奋与荣耀,人生难得几回搏,这三年的拼搏是他今生最宝贵的财富,这份荣耀,是可以继承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是呀,你没来过这里,就不会感受到这里的苍凉,你不会触摸到这里的灵魂,只有神置其中,你的心里才会在冰清玉洁中得到净化,你的情感才能在宁静肃穆中得到升华,无论谁来到这里,灵魂都会得到重铸!

技术员小王,25岁,2010年7月,还是一名大三学生的他,因为一份失落的恋情,独自一人跑到玉树体验生活,很偶然的机会,他被留在在中铁二十局四公司重建队伍中,由于专业对口,最初被调配到仲达乡,后调至而萨尔王广场担任技术员。年轻的他,身形瘦弱,言语活泼,一头短发闲的精干利落,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2010年来到玉树后,参与重建便没有再逗留在学校,只是在2011年回去参加了毕业设计与答辩,之后又匆匆回到工地。那个时候,玉树在他眼中,更多的是神秘、是新奇,习惯了都市灯红酒绿、人声鼎沸的热闹红火,突然在这里停下脚步,有很多不适应。在家里,他是长子,有个妹妹,父亲在电力公司上班,母亲操持几家超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吃喝不愁。曾经他也是满身名牌、悠闲潇洒的公子哥,父亲曾说,他要是愿意虚度光阴,完全可以躺在家里混吃等死,但是父亲却不希望他一生就这样庸碌虚度,对他留在玉树的决定非常支持。三年重建,他与施工队伍打了三年的交道,学会了如何用最合理的方式去沟通,去协调,他也与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了三年,学会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特殊工序的处理技术。他说,这三年,公司为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一个全力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再此期间他收获的是人生阅历的提升、技术能力的加强,而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老练和成熟。这段日子里,他经历了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落差带给他的迷惘,也再一次经历了因重建难以维系的恋情失落,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当中,他得以迅速成长,并为自己的人生花卷填注了最美丽的一道彩虹。

(三)三江源头写忠诚

到目前为止,格萨尔王广场的施工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要保障在2013年7月30日前交付使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场领工员与技术人员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与付出。

我们无力抹去他们心头的孤寂和煎熬,但是我却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期待和骄傲。他们眼中闪亮的光华和脸上灿烂的笑容,是在这高原腹地援建的荣耀与满足。如今,临近援建结束,他们心底有着相同的愿望:以尽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玉树重建,回家,团聚。

千百年来,善良、坚韧的藏族同胞一直在用他们的生命,在雪域高原上辛勤的耕耘着,三年前的4月14日,是一场大地震曾震碎了他们的梦想,三年后的今天,数千名参建者日夜奋战,不久的将来,将让玉树重新成为三江源头最璀璨的一颗巨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