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科技创奇迹

7月15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一条“地下长龙”聚焦着世人的目光。上午10时58分,孕育7项创新技术的拱北隧道管幕试验管顺利完成255米的曲线顶进,成功下穿国内第一大陆路口岸——珠海拱北口岸,地面“零沉降”,接收精度“零误差”,标志着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曲线管幕+土层改良冻结法”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约13.74公里。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拱北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控制性工程,工程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工期控制风险高、工程管理难度大。本隧道口岸段软弱富水地质条件下采用的超浅埋特大断面隧道暗挖施工技术、海域段先岛后隧施工技术、陆域段特殊地理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明挖隧道施工技术,技术含量高,极具创新性、挑战性。项目毗邻澳门,要下穿每天出入境车辆高峰期迫近1万辆,出入境的人流高峰期30万人次的拱北及澳门关闸口岸。大量的地下桩基、地下管线,使得施工空间极为有限,在其中施工像在“迷宫”中曲线穿过。中铁十八局集团采用“曲线管幕+土层改良冻结法”形成围护支撑结构,在国内尚无先例,世界罕见。

该工程施工风险犹如“虎口拔牙”。据中铁十八局集团副总经理、总工韩利民介绍,施工管幕顶部覆盖土厚度仅4米多,其上即为口岸进出境风雨廊,管幕距口岸建筑物桩基最近距离为50厘米,地表沉降要求几乎“零沉降”。管幕穿越承载力极低的厚度达14.3米中、粉、砾砂层和厚度达8.6米的流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层。

该工程施工难度国际罕见,顶管精确度不亚于给绣花针穿线,要求几乎“零误差”。一个断面共36根直径1.62米的钢管组成的管幕群,每根管幕平均长度255米,为国内最长,位于曲率半径885.852米~906.298米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管幕之间的距离约35.7厘米,顶管精度要求控制在±30毫米范围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据中铁十八局集团珠海连接线项目经理潘建立介绍,为了实现技术最优、工艺最精,项目部针对线路距离长、曲线群管顶进、围蔽断面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施工特点,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课题组,多次展开课题研究。他们在原有图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型试验,并结合现场试验管综合试验等方法制定出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同时,项目部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及德国海瑞克公司对试验管顶进方案,制定试验规划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健全完善。项目部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购买了4套德国海瑞克全新制造的AVN1200TC型泥水平衡顶管机及泥水处理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同时调配两台RPD-150C、RPD-75SL型潜孔钻机和两台注浆机辅助施工,以合理的机具型式配置,为成功解决减阻泥浆运用和轴线控制等技术难题提供了支撑。试验管于今年6月8日始发,7月15日成功接收,历时38天,偏差仅5毫米,远小于技术要求的±30毫米。

据悉,除口岸段的管幕暗挖施工外,当前同时进行的地下连续墙、人工岛抛投回填等施工任务也在顺利推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