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铸剑潇湘大地——来自中铁二十局集团五公司杭长客专的报道

用智慧和汗水,将桥梁、隧道、路基这些建筑艺术品,雍容大气地铺陈在青山碧水间

8月中旬的醴陵,即使夜晚,酷烈的高温仍然没有安然消隐。流动的空气是热的,感觉不到速度的风是热的。与之相比,高铁施工现场是热的,建设者的心和血更是热的。

 

迎着桥隧和路基间灯火蹿缀起来的钢铁长龙,五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云飞和项目经理王维、书记赵俊启等人一起,从地处罗霄山脉西麓的醴陵北站,又一次走进了他分外熟悉的杭长客专建设工地。

张云飞总经理是在机关昆明召开的全公司视频大会上,庄重地发布中国铁建系统首家工程公司《企业宣言》后,处理完其他一些管理事务赶过来的。

他边走边对无砟轨道板精调爪安装、CA沙浆等灌注、人员设备配置、施工组织、工资发放等问题进行了解。

跨过106国道大桥,他们和巡查工地的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指挥长刘庭联迎面相遇。一行人走进桐子岭隧道进口处的综合一队会议室,对现场情况进行沟通。会上,针对紧迫的节点工期,刘庭联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增加管理人员;二是增加茶坡里隧道底座板施工人员;三是加强管理无砟轨道施工队伍;四是增加两台龙门吊。

为此,张云飞表示,五公司将结合现场实际,全力以赴配足资源,科学组织,精细施工,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节点工期。

 

送走刘庭联指挥长,张云飞一行穿越桐子岭隧道、大林村特大桥、大林隧道、清潭河特大桥后,驱车来到了大山深处地处管段尽头的茶坡里隧道。沿途每一个作业点上,他都亲切地和每一位员工打招呼、聊天,向各管段人员详细了解现场施工组织安排情况,了解存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云飞要求,全体参建人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持目前的大干势头,坚决打好杭长9月底收官之战。他相信,参建杭长的每一名员工,心里都有一种永不言败,渴望胜利的精神。他太熟悉五公司杭长这个团队了。因为在担负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之前,作为公司副总经理的他兼任着这里的项目经理,和大家朝夕相伴过两年多的时光。是五公司杭长客专整个施工过程的亲历者。每一座桥的桩基、墩台,每一个隧道的掌子面,每一段路基的铺筑,都有他付出的智慧和汗水,都留有他坚实的脚印;每一个施工管理重大决策,每一次刷新施工记录的场景,每一段和大家一起鏖战的往事,都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驱车从醴陵北站出发,沿着蜿蜒蛇行的山路,至钟家屋隧道进口,爬上洞口山峦,杉树湾大桥和远处的清潭河大桥连接着的大林隧道出口间壮观的景致,便尽入眼底。青山绿水,桥隧相接,似画景,似梦幻,却是现实。这与自然和谐相拥的美丽画卷,让内心充盈着震撼与感动。我们仿佛看见,在那些一天一天翻过的日历中,员工们为绘制这幅画卷,在平凡中用苦与累,辛劳和付出,智慧和汗水,理想与人生的价值,灯下构思,实地踏勘,迎寒送暑,风雨调色,一笔一笔精心勾勒的情景。

五公司担负施工的线路,南始于醴陵特大桥桥尾,穿越3个乡镇8个自然村,北止于茶坡里隧道,拥有隧道6座,桥梁10座,全长13。553公里,桥隧总长站线路总长的83。2%。其中,长3010米的茶坡里隧道,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120~420m,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是二十局管段内的重难点工程。

明年就到退休年龄,已两鬓斑白,有40余年筑路生涯的项目副经理赵志华,在谈到杭长客专工程难度时,首先提到的是修筑施工便道的艰难。他说,受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每一条施工便道修筑,都有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尤其是地处大山深处的茶坡里隧道,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处谷地要经由民房、农田、道路等,修建时颇费周折,建一条施工便道等于别的地方建两条。在克服众多困难后,终于打通了这条被视为生命线的施工便道。赵志华说,没有畅通的施工便道,要干好工程,简直就无法想象。

严格意义说,五公司人尽管参加过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的建设,但与杭长相比,那似乎显得分量不足。而杭长,注定会在五公司发展建设史上打下坚实的烙印。在这里,除了工程本身难度之外,随之衍生的各种残酷考验前所未有,而今后也不可能会再有。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锦波在五公司《企业宣言》的起草过程曾说过,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淬炼,在前行中勇于直面面对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杭长带给五公司的,正是这样的淬炼与考验。五公司总经理张云飞常将每一个项目的经营比做作战。他认为,高铁项目,最能锤炼队伍战斗意志、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战斗素养。在这一点上,他和二十局集团杭长客专指挥部指挥长刘庭联有着一致看法。刘庭联在日夜不间断的施工现场,勉励青年员工时常说:一个面对战场退缩的士兵,早晚要做俘虏。

弹指一挥间的三年,冲破一个又一个困难,以一次又一次的佳绩迎接最后胜利到来的五公司人,在这片“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的灵秀大地上,已经从不断的滚打和淬炼中,将自己手中剑铸造成了光芒璀璨,披荆斩棘而不卷刃的利器。

这一点,从坚韧睿智,勤奋踏实,严谨细密的项目经理王维身上,从每一名敢于担当和付出的员工身上,从铺陈在远山远水的钢铁大道上,从项目部会议室挂满的各类荣誉奖牌上,已经得到很好的证明。#p#副标题#e#

每一名信念坚定的勇士,都是团队一个不可或缺的细胞,他们视团队的荣誉为王冠上的钻石

二十局的整个施工管段,五公司担负的轨道板铺设任务有4000余块。就数量来说,不是最多的,但也不少。因为自身不可掌控的各种原因,他们开始铺设轨道板的时间,被往后一挪再挪。所以当930这一节点工期的后门被坦然关闭时,形势一下似乎有点紧张了。一路风雨兼程的全体员工,仿佛都听到丝毫不容置缓的冲锋号角。

大家都明白,在最后冲锋的号角声中冲杀失败,所有之前取得的辉煌业绩都将因之暗淡无光,一文不值。即使脱皮掉肉,流血流汗,再苦再难,也要冲上城头,插上红旗,笑对胜利。因为他们每一个人不仅代表的是自己,还代表着五公司。在全线重难点工程茶坡里隧道施工现场,三队队长王西海说,他们的工作,都是以小时在安排,忙起来,常常几天都忘记洗脸刷牙。他说,没有五公司这张脸,自己的脸洗的再干净,又有什么尊严呢?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们较节点工期提前一天完成了底座板的铺设。

面对冲锋的号角,其实压力最大的是项目经理王维。工作二十余年来,他先后参加了南昆铁路、邢威高速、太祁高速、广州南二环等项目的施工,从基层技术人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管理者,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使他养成了精于管理、勇于担责、思路清晰、善抓重点、敢打必胜的工作作风。他是一个既善于宏观把握又注重精细过程的管理者,大到项目总体走向,小到施工中的每个环节、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他都了然于心,胸中有数。

经历无数硬仗考验的他知道,在这种形势下,作为项目的第一管理者,只要组织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夺取最后的胜利就没一点问题。为此,从项目班子到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都层层进行了分工。项目班子每一名成员,都明确包保一个队,分管相应的区段和作业面,吃在现场,盯在现场,驻守在现场,确保每一天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王维要求每一位员工每晚躺在床上想想自己今天干了些什么,有没有完成当天任务,明天的工作怎么安排,准备干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

在项目管理层会议上,王维强调,完成每天的计划任务,没有任何理由可讲。每一个人,不但要做好当天的工作,还要想到明天甚至后天的工作。要超前发现问题,超前进行沟通,超前解决问题。不能说该进行CA砂浆灌注了,你还在维修设备,准备材料等,该发动叉车了你还没加油。

在三队,王西海告诉我,指挥长刘庭联几乎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给他们这些年轻人加油鼓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他告诉我的一件小事上,作为二十局杭长这个团队之首的刘庭联,其细致和责任感被体现得生动而温暖。他说,前两天,送走到茶坡里隧道查看完工作的刘庭联后,没一会就收到了他发来的短信:“看天空,从南边过来很重乌云,可能会有雷雨,注意防雨防雷!干粉料,精调设备,拌合站材料,防雨,人员注意防雷。”二队长马敏,其父马日建,生前曾和我一起在青藏线同甘苦共患难过,是一位非常好的人。从马敏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上,我看到了他父亲的一些影子,在东京殿特大桥上边走边聊时,他告诉我,刘庭联从管段经过时,常会和他们这些年轻人聊天,鼓励他们正视艰苦,正视困难,说年轻人只有勇于吃苦,才能更好的成长。

在以王维为首的项目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这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指向的团队。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人,都会被感染并自觉的朝前冲。晚上八点,从南宁项目增援上来的王小兵,正在繁忙的桥头边擦汗水,边就着盒饭里菜啃着馒头。从南宁长途跋涉过来,他几乎没休息就投入到了战斗中,认真地履行着一名现场管理者的职责。去一队,我们并没有见到该队总工薛飞,与队长王清礼和副队长孟乔交流时,他们总不断的提到薛飞,他们说,薛飞回去和女朋友领结婚证去了。这位不在工地的小伙子,总打电话过来,询问他们工地上的情况,不断提示应该注意的技术问题。

这是个执行力非常强的团队。东京殿特大桥是一座横穿峡谷,一头连着钟家屋出口,一头连着周家冲明洞的大桥。现场,五公司杭长客专安全总监刘纪才,二队队长马敏等都精神抖擞的在现场忙碌着。年轻干练的马敏上来和王维打了个招呼,就到一边干自己的事情去了。左幅桥面上,一头卷发的年青人杨广祥正在指挥铺板。王维说,今晚一定把桥上的铺完,杨广祥笑笑说,没问题。

茶坡里隧道进口,夜晚灯火通明,2011年刚参加工作的三队副队长范伟亮,总工谢丹峰,技术主管一应齐全的在指挥着隧道内的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几个清一色的80后,以少有的干练、沉稳和缜密,将工地的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执行指挥部节点工期时,他们没有一个人含糊。队长王西海,工地上凌晨5点需要挖机,他一刻没敢耽误,迎着将至的黎明就走出大山,跑到几十公里外去协调调运,上午10点,挖机就准时进入工地现场开始工作。

这是一个善于团结协作,能够以坚忍不拔的团队精神,克服一切横亘眼前障碍的团队。茶坡里隧道掘进期间,在资金一度紧张的情况下,正在工作的设备没钱加油,他们就自掏腰包集资买油。东京殿特大桥上,二队队长马敏说,就五公司管区而言,他们二队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在茶坡里,要完成节点目标,我们都投入到哪里进行最后的会战。几天前马敏的这番话已经变为现实,不过,先他一步到达是一队副队长孟乔。少年老成,被王维誉为工作踏实、不讲条件、能跟上领导思路想问题,最先完成无砟轨道铺设任务的一队副队长孟乔,征衣未解,带领他的弟兄们,进驻茶坡里,展开最后的施工准备。#p#副标题#e#

面对高难精尖的施工任务,他们以认真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态度,搭起了通向成功的梯子

无砟轨道板的铺设和灌注,高性能CA砂浆质量控制等技术,是高铁施工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部分。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技术,才算真正进入了高铁施工领域。无砟轨道施工在整个高铁施工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列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对精度要求极高,施工难度大。

五公司所有参建人员,大部分技术人员是前一两年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陌生的施工领域、高难精尖的施工任务、专业技术的空白和高铁施工经验的匮乏,大家都感到无从下手。

如何迅速补齐技术短板,赶超先进?除了付出更多精力来加强学习、实战练兵外,并无捷径可走。

面对“新鲜事物”,难免有些手足无措。怎么办?能力和经验来自于学习,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工地就是课堂、实践就是老师。为了把这“难啃的骨头”啃下去,他们办起了培训班,请来了高校教授和高铁施工的行家里手讲解高铁施工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技术员到先开工的其他单位工地进行观摩学习;开展“导师带徒”、“一帮一、结对子”学习活动,以老带新,进行业务“充电”。

经过三个多月“魔鬼式”的高铁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学习培训和现场锻炼,一大批刚刚毕业的80后技术人员逐渐成长了起来。

同时,他们还把施工现场当成了课堂,把每一道工序技术作为培训素材,施工与育人并重,效果颇为明显。

在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都会组织编写工序工艺、技术要求、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预防措施,然后以队为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学习,从理论和实际经验上使技术人员对该工序施工有明确的认识。推行“首件认可”制度。即每项工程或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组织各工点技术人员现场观摩学习,现场讲解工艺控制、质量把关要点、规范要求等,以此推广到其他工点施工。

他们还不定期地组织桥梁、隧道、路基等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交叉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促使他们向“一个萝卜多个坑”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方向发展。

大胆给技术人员压担子,充分调动一线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俗话说,有责任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在把好测量放样等关键环节控制和加强现场导师带徒及检查力度的前提下,给予现场技术人员充分的“优惠”,允许每个技术人员两次犯错的机会,超过两次再犯错误,不论错误大小,均按有关管理办法严肃处理。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了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主动性,并大大降低了技术错误的发生频率。

技术员张占勇就是这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大学毕业的他刚下工地那会儿,正是夏末秋初,八月的太阳,仍像一团熊熊的火焰,烤的人打不起精神来,作为新学员的他,没有娇气地躲在办公室吹空调玩电脑,而是顶住火热的太阳坚守在工地,和劳务人员打成一片,现场遇到棘手的问题,及时打电话向队长汇报寻求解决方法。轮班时回到队里,冲过凉之后他还要写施工日志和整理一天的资料台账。“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导师带徒、技术交底、压担子等措施及自己的努力奋斗,不到一年时间他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员,蜕变为一名出色的技术员。

无砟轨道施工在高铁施工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CA砂浆则是高铁无砟轨道的核心技术,其性能的好坏对轨道结构的平顺性、耐久性和列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以及运营维护成本等有着重大影响。揭板试验是轨道板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是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验证CA砂浆配合比和灌注工艺是否合理科学。

项目部承担13。6公里4071块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的铺设任务,是二十局集团杭长客专所有单位中最晚进行无砟轨道板铺设任务的单位。

面对起步晚、任务重,根据施组安排和受现场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进度落后于其他单位,他们在心中暗暗较起了劲。为了提高无砟轨道工程质量,加快工作进度,试验人员将试验室驻扎在了工地上,每天从早上5点开始直到夜幕降临,不断地做着试验。通过对每块轨道板CA砂浆的灌注效果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和检测,对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气泡、流动性较差等现象进行技术分析,探究其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不断进行方案优化。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50多天的不断试验,最终于5月1日在无砟轨道板铺设模拟试验现场进行了首次揭板试验,各项数据均达到试验的要求,得到了建设单位的认可和肯定,揭板试验取得成功。也因此成为了“起步最晚、用时最短、效果最好”的单位。

“这是一场硬战,我们只能赢不能输。公司的成长代表着个人的成长,公司的利益蕴含着个人的利益,公司的荣誉是我们个人的荣誉,任何个人、任何集体容不得半点马虎。”在项目经理王维的亲自指挥下,通过资源整合、劳动力优化、加强现场物流组织及技术管理工作,铺设、灌注记录不断被刷新:8月19日灌注轨道板133块,8月22日铺设轨道板242块,8月30日轨道板灌注201块,创造了最高纪录,目前杭长二分部(五公司)各项指标均名列全线前茅,胜利正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他们。#p#副标题#e#

他们秉承着铁道兵精神,坚忍不拔地一步一个脚印,迎接成功的曙光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记录了当年铁道兵们苦中作乐的情怀,记录了他们励志顽强、不怕困难的气魄,记录了铁道兵一路行来洒下的热血与汗水!

虽然铁道兵已经不复存在,成为了历史,但铁道兵精神却深深地扎根于参建员工的心中,并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在杭长最后的鏖战中,项目每一名班子成员,都以一种“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的状态在奉献和拼搏。从公司总经理张云飞手里接过杭长项目经理的接力棒后,王维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持续不断和大家一起不舍昼夜的工作,使他的脸上始终有一种疲惫,但这种“将砺如铁,士乃忘躯”的精神,为整个团队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巨大的表率作用。

项目书记赵俊启是一名年近六旬的老铁道兵,刚到项目上便临危受命包保一队管区内的无砟轨道施工,“老兵”玩起了“高科技”。由于种种原因,前期订购的精调爪无法正常使用,重新定做又太浪费时间,他二话不说就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到醴陵、株洲,甚至长沙,找加工场,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打磨加大卡槽,以便施工。两天内共加工精调爪1000多个,为后续施工省了成本又增加工效。

工地上的小伙子们都说:“赵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每天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们干起活来也忒有劲”。

“决胜杭长、建功杭长”是五公司杭长项目员工共同的座右铭。当项目出现资金紧张,正常施工难以得到开展的情况下,他们秉承着铁道兵不服输的精神,在困难中寻找办法,在逆境中学会生存。

2011年下半年,高铁建设出现了资金断供的“差钱”现象,杭长客专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影响,工地施工一度被迫暂停。

2012年,项目正式复工,但是资金紧张的局面仍然没有被打破,仅有的一点现金难以开展正常的施工生产,加之大批供应商、劳务队讨要欠款,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一切的困难,全体员工没有给项目领导添麻烦,他们在连续几个月没有发工资的情况下,自发开始了凑钱过日子的生活,有些员工甚至将爱人的工资借来维持正常生活。你500,他1000……拿着大伙凑起来的钱去维修设备,去给机械加油,去买米买菜,实在没有钱了,他们就一日三餐喝稀饭吃馒头……

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困难时期,大家相濡以沫,共同面对苦日子,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

三年的磨砺,使一大批“铁后生”迅速成长为施工一线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岗位上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支强有力的高铁人才队伍也逐渐成型。

马敏,2010年大学毕业的他便投入到了杭长客专项目工作,作为一名大学毕业专业对口的青年,从一开始的安质部员,到安质部长,再到现在的综合二队队长,一路走来,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艰难挑战,他也想过退缩,但是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儿,很快打消了这个想法。他每天晚上把第二天所有可预见的工作梳理一遍,第二天按时按要求工作,充分运用施工中的工艺工序穿插,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在他有效的带领下,大林村特大桥完成619。76米底座板混凝土浇筑,清潭河大桥完成1207。28米,杉树湾大桥完成366。54米,其中大林桥在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节点的情况下,提前一天开工,为项目赢得了赞誉。

三队副队长范伟亮,这个2011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80后小伙,小腿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红疙瘩,有的还在红肿,有的痂皮已经脱落留下点点白疤。原来那些红疙瘩全都是拜蚊子“所赐”,他笑着说:“湖南的天气热,山里的蚊子又多,加上我是B型血,所以就特别招蚊子。”

“干一行、精一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这才是我们的精神”,这是范伟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第一现场的直接管理者,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掌子面,从开挖、支护、仰拱、二衬每道工序都经过认真的学习图纸、查规范、走现场,在他的技术管理下,两条隧道实现了的顺利贯通。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名成熟的隧道施工“小专家”。

一队副队长孟乔,更是以特别能吃苦耐劳而闻名杭长,同样是80后的他,由于长时间在野外工作,皮肤黝黑、三分之一的头发已经“光荣下岗”,容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无论是醴陵北站的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还是无砟轨道板的铺设施工,他总是冲在施工第一线,和工人们一起并肩作战。

高铁施工,测量是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由于湖南白天温度高,光线强,对测量数据干扰大,测量工作不得不安排到夜间,下午五点左右,测量员就带着仪器去现场做准备工作。无砟轨道施工轨道板精调是重中之重,精度要求高,而且精调好的轨道板不宜放时间长,避免精调爪变形,因此与轨道板灌注同是夜晚工作,就要求测量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还要保证速度。测量队队长屈明卫说:无砟轨道刚开始的时候都不熟练,也都还不习惯通宵工作,小伙子们都为精调不好轨道板,怕影响施工进度而着急上火,不过现在好了,从CPIII布网到现在都是夜间施工,习惯了夜晚的工作,各个工点的轨道板精调也都熟练了,一般都能赶在灌板之前调出几十块轨道板,绝对不会因为精调而影响施工进度。

像马敏、范伟亮、孟乔这样的年轻人在杭长项目上比比皆是。

为缓解员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疲劳,让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施工中去,项目倾其所能,为大家送上贴心的人文关怀。

很大一部分员工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有些还是独生子女,要想让大家安心工作,那就需要先让其感受项目对他们的关爱。项目部从细微处入手,为每位员工统一购置了被褥、被罩、床单等生活用品,发放了衣橱、床头柜等生活设施。设立了洗衣房、浴室,配置了洗衣机、热水器;一日三餐不重样,营养丰富,干净卫生。另外,还制作了员工生日表,集体为员工举办“生日宴”。

面对盛夏酷暑高温天气,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针对“桑拿天”,制定了夏季防暑安全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了“抓两头,歇中间,昼伏夜出”等措施,即抓紧温度较低的上下午施工,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户外作业,充分合理的利用气温低的夜间进行施工,既保障正常作业,又做好防暑降温。同时,为近千名一线员工和农民工发放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西瓜等防暑降温用品。

项目部还根据不同季节,开展相应的关怀活动,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上的一切后顾之忧,让员工倍感家的温暖。

随着一个个节点目标的实现,杭长客专施工的最后胜利正微笑着向建设者们招手。斗转星移,转瞬间,寒暑四易,耸立在潇湘大地上的建筑丰碑,定会使我们向前的脚步更加厚实。

潇湘铸剑,铸起的是高贵的精神品质。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