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重压之下创记录 ——中国中铁一局兰新二线九工区(桥梁公司)仓房沟立交特大桥现浇梁抢工纪实

2013年8月30日,对中国中铁一局兰新二线九工区(桥梁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应该铭记的日子。这天下午15时36分,随着一阵阵清脆地鞭炮声,承建的28孔现浇梁中最后一孔顺利浇筑完成。在场的每个人无不欢呼雀跃。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中铁一局兰新二线九工区(桥梁公司)项目部比新疆公司要求的关门工期提前一天完成了任务,还创造了一支协作队单月完成19孔现浇梁的中国中铁一局桥梁公司有史以来的新纪录,为中国中铁一局兰新二线项目赢得一张宝贵的绿牌(一张绿牌可以在信誉评价中直接加两分)。

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接到新疆公司要求8月31日前务必完成剩余19孔现浇梁的通知时,谁都心里没底。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现浇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桥梁人凭借着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一心,精细组织,一步一个脚印,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一个新纪录,赢得了各方的尊重和赞誉。

统一思想倒排计划

中国中铁一局兰新二线九工区(桥梁公司)承担着新建兰新二线高速铁路仓房沟立交特大桥41号至69号墩,共计28孔支架现浇箱梁的施工任务,线路长743.64米。项目部管理人员于2012年10月份跑步进场,管理人员顶风冒雪快速展开工作。克服恶劣天气、场地狭小、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于2013年4月16日成功浇筑首跨现浇梁。然而,受交梁的影响,使现浇梁施工进度严重受阻,直到7月19日,才断断续续完成9孔现浇梁。7月26日,接到8月31日前务必完成剩余19孔现浇梁的死命令后,面对9月1日兰新铁路新疆段开始铺轨的节点目标,中国中铁一局兰新二线九工区已经无路可退。工期就是命令,年轻的项目领导班子迅速统一思想,达成为“荣誉而战”的共识。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向关门工期发起挑战。

 

中国中铁一局兰新二线项目经理部派出项目总工程师王建兴进驻项目帮助编排计划,当时有两孔梁有影响较大,一孔是因有热力管道不能进行地基处理,还有一孔为施工预留便道。根据剩余工程量,王建兴和九工区项目经理程晓刚、总工白锦元和副经理杨云金一起反复研究,从关门工期倒排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时间进行分解,编制了每孔梁每道工序计划完成时间,并提交集团公司兰新二线项目经理部上会讨论并得到通过。

计划排定之后,九工区召开了全员动员会,摆明现状,统一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当时统一大家思想真费了一番周折”程晓刚如是说。他告诉笔者,最大的阻力来自施工队。由于该项目比较特殊,施工场地狭小,任务单一,工期又紧,如果引进多家队伍,就会产生设备调配难、交叉施工影响等问题,如果安排不好,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贻误战机。所以,项目领导班子商量之后,决定就用一家队伍。为了提高协作队的信心,打消其顾虑。程晓刚展开了和协作队伍负责人的“攻心战”。他一有空就找老板,摆事实、谈计划、提要求、给甜头,在多个回合的“较量”中,协作队伍负责人终于接受了实现,决定和项目部一起拼一把。

与此同时,施工经验丰富的中国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正涛也进驻项目督战。在张正涛的帮助下,项目部对施工计划又进一步做了细化,并制定了详尽的奖惩措施,决定掀起“大干一个月,确保任务完成”的劳动竞赛。考核按工序进行考核,直接对班组进行考核。若作业班组能够按照计划日期完成每孔梁的浇筑,将给予作业班组奖励,反之将给予处罚,项目部并对奖惩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对于工作不积极、配合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影响施工进度的人员,实行问责制。项目部还将施工计划给每个人发一份,包括协作队负责人和现场代班,要求随身携带,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随时对照,哪些提前?哪些滞后?要了如指掌。领导班子随时保持沟通,及时针对滞后的原因,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计划动态管理,实时进行微调,这边拖后那边必须补回来,确保计划在可控范围之内。

精细组织争分夺秒

现场组织是施工的重点,对抢工而言,更显得尤为重要。

组织抢工,人员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工期只有一个月、新疆特殊的环境(8月份是当地基建施工的黄金期和高峰期,人员紧缺)和离内地远等原因。“为了能在短时间内上足人手,绞尽了脑汁,也磨破了嘴皮子”程晓刚告诉笔者。当时,项目部想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报销来工地的路费等办法吸引劳务工,但无一奏效。于是,项目部发动了管理人员各显神通,通过熟人介绍、借助兄弟单位人脉资源帮忙联系小老板等各种途径,同时在劳务市场找来少数临时工,形成小老板部分固定的人员加零散的临时工的用工模式。到8月10日,人员投入达150人,保证了施工的需要。

协作队将150人编成搭架子班(50人)、混凝土班(20人)、立模班(20人)、钢筋班(50人),一个班10小时,特殊时可延长到18小时。采取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任务,给予奖励的办法保证每个节点工序计划顺利实现。以往立模得两天时间,抢工期间,通过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活给予奖励的方式,要求工人在1天1夜的时间内完成,节省了1个白天;立顶板通常需要3天时间,要求工人上两个白班加一个夜班完成,节省了1个白天;地基处理一般都是项目部自己人加班加点干,如55号梁地基处理时,下午15时开始回填,凌晨两点就完成地面硬化……九工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跑在了时间前头。

对现有物资、设备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整合,根据施工计划现有5套模型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为此,又向兄弟单位租赁了3套同类模型,使模型达到8套,保证了循环施工的需要。同时,增加了3台吊车,钢筋弯曲机和切割机各一台。由于兰新二线仓房沟特大桥横跨水泥厂街,该街是一条交通干道,车流量极大,每天对大车或工程车限行,致使所有进工地的机械只能在晚上进入,这给设备调配带来极大不便。临租的设备必须提前一两天就要考虑,提前联系好。只能在交通管制时间段外进行设备进出。而且,新疆5到9月是施工的黄金季节,外租设备费用高且数量少。于是,每天下午,负责现场施工协调的副经理杨云金都要和协作队代班商量,安排第二天的机械,确保机械在晚上或早八点前进场。

齐心协力创造记录

项目部管理人员少,大家都身兼数职,但却精干高效。笔者被他们那中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感染和折服。

作为九工区项目经理的程晓刚,是项目的灵魂。在只有几间办公室的小小项目部,却很难看到他的身影。他每天天刚亮天已经到了工地,晚上凌晨一两点了才回到项目部,回来还得对当天的工作在脑子里过一遍,对明天的工作做一作规划。他说起每片梁如数家珍,监理公司的张组长都无不敬佩地说,“程经理太敬业了,每次去工地都能看见他,我想突击一下看他在不在工地,结果每次都失败了。”在程晓刚的感召下,项目部管理人员空前团结,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总工程师白锦元不仅要管技术、安质、试验,还是兼职计合。只要不出差,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施工现场每一个角落,一会儿检查支架、一会叮嘱注意事项,忙的不亦乐乎。工程部只有3个人,但竟然有两个人没有干过现浇梁。在白锦元的细心教导下,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现场交底,现场工序检查有板有眼。

对于支架检查,白锦元每次都要亲自仔细检查,现场出整改书,并盯在现场,直到整改到位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施工58号梁时,在检查支架时,白锦元发现架子腕扣没上紧,于是就带着刘毅科、孟杰两个技术员花了一个多小时紧扣顶托。

杨云金不仅是项目部的副经理,还是兼职对外协调员。除了每天正常在工地协调施工外,还要处理很多棘手的外部协调事务。55号梁下面有一条蒸汽管道影响地基处理需要改移,杨云金多次去现场催,但施工队根本不当回事。经了解,该管道属于锂盐厂。改移本来是十局的活,十局交由锂盐厂负责施工,而锂盐厂又承包给一家施工队。杨云金找到锂盐厂厂长,通过厂长又找到具体负责人,继而找到施工队老板,提议将现浇盖板改为提前预制,预制的同时砌挡墙,等挡墙砌好,盖板预制也完成了,能节约很多时间。在厂长的协调下,施工队同意了此方案。8月13日,施工队砌墙、预制盖板同时开始,九工区给予机械、材料的帮助。15日,边沟缝边回填,当天下午15时开始回填,凌晨两点就地面硬化完毕,比原计划提前了3天。

施工高峰期的时候,技术员要白天放线、操平、检查模板等,晚上还有值班或者加班做资料。由于白天中午温度高,镜子不太准,技术员孟杰和张珂就把放线放在下午6点到晚上9点进行,每每忙起了就忘了吃饭,忙完了才在外面自己掏钱简单一对付,晚上接着值班。由于白天交通管制,浇筑混凝土基本都在晚上,所以值夜班便是家产便饭,晚上值班,综合部都会为加班人员送去热水、泡面、火腿肠之类的食物加餐。打一孔梁需要8小时左右,晚上值班早上休息一下,下午又继续上班。没有打灰时,白天全部在工地,晚上回来加班加点做资料,大家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施工热情。在如此劳动强度下,每个人的日工作时间基本都在18小时以上,但大家从没怨言。

项目部试验室也只有姚永久1个人。2013年8月15日晚,浇筑67号梁时,姚永久在工地值班。打灰从夜里23点开始,一直持续到16日上午7时结束。他匆匆从工地回到实验室,带上千斤顶又到乌鲁木齐市计量院进行千斤顶标定,标定一直到下午18时才结束,他又迅速赶回项目部,来不及休息又做起同条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刚出完,就又接到晚上要处理地基硬化地面需要去值班的通知。他又赶到现场值班,直到17日凌晨3时才结束。此时的他已经累到了极限,回到住处倒头便睡。“这一觉睡得特别香,特别沉。”他笑着说。

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也很关键。九工区由于施工任务工程量较小,且场地狭小。公司只配了一个老式单站,罐体较小存量小。遇到连续打灰,物资负责人王小山就得蹲在水泥厂。虽然离水泥厂很近,但由于8月份是新疆施工的黄金季节,水泥用量大,经常出现排队等水泥的现象。为了保证项目水泥供应正常,王小山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给司机说好话,有时甚至给司机一些好处,才通过司机把水泥倒出来,以解工地燃眉之急。

拌合站也在抢工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站长李战魁介绍,该拌合机是2006年采购的,已辗转了京沪济南黄河桥、西宝高速改扩建等好几个项目,设备已经老化,是谁都不想要的“老古董”了。一个又老又旧还是单站的拌合站着实让李战魁和他的团队时刻捏一把汗,就怕出现打灰过程中“撂挑子”。为此,在李战魁的带领下,大家视“老古董”为宝贝,细心伺候着。加强设备检修频次,正常情况下,每五到七天保养一次,他们改成每打一次灰就进行保养一次,每打一片梁就检修一次,及时清理搅拌缸,确保每次打灰时状态是最佳的。他们还对站内仅有的六个人进行了分工,定人定项,谁出问题谁负责。平时备足易损件,发现有问题立即检修,确保不让拌合站带伤工作。在李战魁和他的团队的细心呵护下,拌合站未发生大的机械故障,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九工区打梁供灰任务,还为兄弟单位打了不少灰。

突击最后42号和54号两孔梁时,大家一鼓作气,连续奋战近十八个小时。8月29日晚十时42号梁开始浇筑,与此同时54号正在紧张的进行钢筋绑扎,协作队所以人员全部出动投入战斗。30日上午7时30分,42号梁浇筑完成,54号梁钢筋也绑扎完成。刚结束战斗的打灰班来不休息,又投入到54号梁浇筑战斗中,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出来,大家各司其职,就连协作队老板也拿起了振动棒,加入到最后冲刺的行列……

一个协作队,在30天的时间内,创造出了19孔现浇梁的成绩。这是中国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创造了一项新纪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