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挺进无人区 创誉新丝路——中铁十七局集团二公司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无砟轨道攻坚回眸

建设中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全长1776公里,作为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成为一条钢铁丝绸之路。在这条新丝路建设中,担负甘青段17标施工任务的十七局集团二公司,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林俊为项目经理和副总经济师芮士鹏为党工委书记的带领下,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胆识,挟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豪气,在戈壁滩上横刀立马,用智慧和汗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出无愧于时代与历史的壮美凯歌。

 

2013年6月13日上午10点半,中铁十七局兰新17标无砟轨道施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至此,始于2012年7月8日的无砟轨道施工比原计划提前近一个月结束,填补了极干旱荒漠区无砟轨道施工的技术空白,创造了无砟轨道施工的一个奇迹。甘青公司发来贺电祝贺。在欢庆时刻,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烈日与狂风下,十七局集团二公司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设者拼搏与奉献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十七局集团二公司施工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17标,无砟轨道单线长211.37公里,其中路基段长197.91公里,桥梁段长10.44公里,站线3.02公里,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采用排架法施工工艺。这是我国西部乃至世界上极干旱荒漠地区建设的首条无砟轨道,地处无人区,沿线严寒、温差大、日照强、干旱缺水,自然气候条件恶劣,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有人把这比作了客专建设的“哥德巴赫猜想”。

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也许天降大任于中国铁建前十强的十七局集团二公司,注定要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设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期望他们在破解客专建设“哥德巴赫猜想”中再现“开路先锋”的雄风!

项目经理王林俊是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管项目有他自己的一套模式,多年来他负责的十余个项目没有一个亏损项目,是公司的“常胜将军”,公司多次“扭亏为盈”的重任都是由他担当。接手兰新17标任务时,他也是压力和挑战并存,面对复杂的环境以及极干旱荒漠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空白等难题,他积极鼓励职工,依靠学习与创新,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他说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破解道道难题!

项目党工委书记芮士鹏借助创先争优、劳动竞赛、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依靠思想政治动员,激发职工活力,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项目主管清晰的开篇谋局思路,点亮了职工心中的希望。

思路决定出路。2012年初复工动员会上,无砟轨道施工确定为工作的主线。面对100多公里的线路,项目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化段子、分任务,让大跨度的管理由粗放转化为集约,全线划分为四个分部,如同四个作战单元,配备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与成套施工设备、装备,承担20到30公里的施工任务。平时各自为战,关键时刻按照项目要求相互合作,上下一盘棋,共推节点任务完成。

无砟轨道施工中,施工组织的科学与否决定了进度。项目第一时间成立了项目经理任组长的无砟轨道施工领导小组,安全总监张随明任现场总指挥,曾参加过客专建设的他具有丰富的无砟轨道施工经验。在项目编写无砟轨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各个分部编写自己的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质量报检和安全防护等环节,集体讨论通过后实施,在实施中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为培养出技术合格、业务熟练的无砟轨道施工人员,项目加大员工培训力度,采取先培训后上岗,在组织内部培训的同时,还派技术骨干到外面学习取经。为了提高实战能力,项目在现场建立了两个无砟轨道培训基地,线外开设两个试验段。不但请来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也纷纷登台讲课,培养近百名无砟轨道施工的技术、质检、测量、试验和现场操作技术工人,达到每套施工排架、每个工点都有配套人员,满足无砟轨道施工对人的需求,源头上杜绝了由于不懂而蛮干造成的返工。

试验段施工中及时总结经验,为正式施工探索道路。通过反复比对,对施工工艺、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方式等环节进行总结,确定作业控制要点,找到混凝土的配合比与养护方法以及每套排架作业人员的配备。项目总工程师丁愿文主编了《无砟轨道施工操作要点》,系统叙述了无砟轨道施工中从基层面检查到测量等15个关键环节的施工方法和注意点,成为无砟轨道施工的“宝典秘籍”。

物流效率决定无砟轨道施工快慢。施工距离远,工序交叉多,机械化成为施工的首选。在项目设备登记表中显示,项目投入3500余万元,购置11套排架和2台摊铺机等大型设备,还提前准备了泵车、吊车、挖掘机、水泥罐车、翻斗车、平板车、发电机等200多台,加工制造了施工配套的上百个小型机具。

物资供应是无砟轨道施工关键。1978年入伍的物资管理部部长曹江胜是一名优秀的“后勤部长”,他超前与各厂家沟通联系,加班加点组织货源、催要物资,规划施工现场物流通道,确保钢筋、水泥和甲控的轨枕、养护液、混凝土垫块等材料及时到位,不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

为加强成本管理,减少施工中的浪费,结合施工生产实际,由各部门参与,编制操作性极强的降本增效管理办法,每月对设备的工作量、油材料消耗进行考核,节奖超罚。在非生产性开支管控上,严格审批程序。项目坚持坚持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例会,避免在大干中出现浪费。

为解决技术难题,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和攻关,成立了无砟轨道施工科技攻关组和无砟轨道施工综合组,分别对试验段的技术参数进行评估分析,对无砟轨道施工的作业面资源配置进行评定确定工地标准。四个分部设立QC科技攻关小组,针对极干旱环境下,无砟轨道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共性问题,在甘青公司、玉门指挥部及兰州交大监理站的指导下,由项目经理王林俊总牵头,总工程师丁愿文带领技术干部展开科技创新及攻关,他们总结出在排架精调过程中采取建起精调防风棚来克服极干旱荒漠区大风、高温带来的天气影响,对无砟轨道养护使用内掺养护液,对混凝土的振捣采取二次补捣以消除混凝土骨料沉淀及应力释放而导致裂纹的产生,混凝土收光抹面时在排架下部及轨枕周边采用压面收光,收光抹面后在混凝土表面均匀涂刷养护液后用土工膜覆盖以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而产生裂纹等,保证了混凝土质量,施工方法得到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赵国堂肯定,称为全线的标杆。

为确保质量,项目以样板引路,先开4公里先导段,做到“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达标”,运用《干旱风沙地区混凝土和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行标准化施工,落实甘青公司和玉门指挥部提出的“机械化、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采用“三低一高”原则,在混凝土浇筑方式上采用斗送入模,采取二次振捣工艺,收面在作业棚内进行,采用喷洒养护液,覆盖棉被、土工布等措施养护,创出排架法施工日进度175.5单线米记录。

王林俊说,一个项目如同一个动车组,领导好比车头,员工是动车,只有一起启动,才可以让项目快速奔跑起来。发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心是他工作的技巧。在他看来,只要把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人人都会成为人才。针对人员年轻、施工经验不足等,王林俊严格落实公司“长板凳人才培养计划”,大胆培养新人。

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工作的优势,为施工注入活力和动力。项目重视形势任务教育,提出了15条内容的兰新荣辱观,发挥好9个党工委、党支部和158名党员作用,开展文体活动,搞好“三线”建设和后勤生活保障,激发“缺水缺电不缺精神,再苦再累誓创精品工程”的激情。

项目经理王林俊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血脂和血压双高。尽管如此,每天忙完内业,总要抽出时间跑现场。如果白天没时间,即使晚上也要到无砟轨道现场看看,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党工委书记芮士鹏奋战兰新三个春秋,长期的一线工作,加上兰新工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多次晕倒在岗位上,成为职工心中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主管领导以身作则,职工自觉立足本职岗位多做贡献。常务副经理潘波负责现场协调,为尽快提供无砟轨道作业面而超前谋划。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做好技术服务。

总经济师谌洪海,带领任伟等计划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各单位施工能力,结合业主每个月的施工要求,编制下达切合实际的项目施工计划,严格考评,奖罚兑现,推动施工进度。

劳务管理负责人、项目党工委副书记张木旺带领郭斌孝等人落实好“六同”、“八一样”管理,即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报酬,政治权利一样平等、劳动权益一样保障、工作作业一样信任、技术技能一样培养、评先表彰一样对待、文化生活一样关心、疾病伤残一样救治、重大困难一样帮扶,确保了施工生产平稳推进。

试验室主任宗争归带领40多人负责把好原材料进场质量关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等,为无砟轨道质量“站好岗放好哨”。

赫贵斌、薛栋栋在沉降观测中为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不受太阳光影响,带领100多名测量人员分成28个沉降观测组进行观测,每天凌晨就起来开始观测。在他们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沉降评估,成为全线第一家完成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沉降评估的单位,为项目无砟轨道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副标题#e#

一分部经理胡万里,这位2005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先后参加了武水高速、京沪高铁等建设,发挥会算账的特长,提出金点子,先后发明了路肩混凝土滑模施工、小叉车集中装卸、排架法使用和夹缝钢板加工等10多项成果,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二分部经理李建虎,2003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桥梁专业。他以扎实的技术基础,带着李瑞强、赵纪平、靳志平等人,创造性提出采用双线施工以减少无砟轨道排架施工的污染、工作强度和运费;同时,他把泵车浇筑改为吊车加漏斗,降低机械台班费;降低排架支腿高度、制作伸缩缝钢板松动装置等。

二分部书记杜玉宝介绍,李建虎不但是位优秀技术干部,也是一位行政管理能手,是一个实干家。工地上只要施工,他安排完其他工作,就盯到现场,找他办事的人只好到工地上。

三分部经理杨惠民,2002年毕业于华东交大,把成本管理放在首位,帮助机运六公司实行单车单机核算,对劳务工实行严管善待,关心劳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施工中困难,施工中还建立问题库和作业卡片,成为复合型全能管理干部。

四分部经理丁立祥,50多岁,主动请缨来到距离项目70多公里的戈壁深处,为守好西大门,他向项目领导立下了军令状,立下军令状的同时也将自己逼上了艰辛的路,但他以苦为乐,成功将一项项重点、难点工程突破。

在兰新施工现场,条件艰苦之外,面对荒凉之地,职工有一种寂寞感,时间长了还会对工作环境产生枯燥和单调,这样就会影响职工的情绪,进而影响工作。为此,以芮士鹏、杜玉宝、孙飞、郭斌孝等为代表的政工干部,经常找职工谈心、进行心理疏导,为职工减压,激起职工的工作热情立下了头功。

在兰新铁路工地上,还有王庭宇、乔建勇、于广志、陈江夏、郝宋桥、弋伟、奥堃等一大批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为了早日建成兰新客专,不计名利得失,奋战在施工一线!

在施工关键阶段,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段东明,总经理卢朋,副总经理成志宏,二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毕永清,总经理陈自明,总会计师周永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洪锋等先后来到现场解决难题,给予项目帮助、支持、鼓劲、助威。

十七局集团二公司不负众望,率先完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无砟轨道施工任务,为其它兄弟单位提供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参数。项目在甘青公司组织的百日大干劳动竞赛中次次名列前茅,多次夺得流动红旗、获绿牌奖励,在2012年度信用评价中取得全线第一名,被业主甘青公司评为先进生产集体。目前,无砟轨道铺设已完成,全体建设者们正全力拼抢附属工程,力争早日实现通车!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