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韩信岭上争先锋——来自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轨道公司大西客专韩信岭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的报告

山西灵石韩信岭,因汉朝开国元勋韩信而得名,又因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指挥的韩信岭阻击战而出名。

如今,山势险峻,峭壁深涧,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的韩信岭,因大西客运专线的通过门户洞开。国庆节日期间,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轨道交通公司无砟轨道作业队结束了一场“突击战”,为全线控制性工程——韩信岭隧道无砟轨道施工圆满划上了句号。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郝趁义在轨道交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宋永杰,大西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武守恩、党委书记郑艳等陪同下在施工现场检查指导

两个多月没有硝烟的奋战,几十天挥汗如雨的坚守,人声鼎沸的隧洞将暂时归于平静,留下贯穿而过的呼啸山风,等待不久后一列列高速客车的检阅。

“啃下硬骨头”

十八局集团轨道交通公司是一支较早参与无砟轨道施工的队伍,已历经温福铁路、向浦铁路和渝利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的历练。数年积累,队伍和技术日臻完善成熟。有了实力的保障,加上业主及集团公司的信任,从渝利高铁结束任务后,轨道交通公司无砟轨道作业队一分为二,一路上了京福铁路,一路来到了大西铁路。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公司轨道交通公司党委书记伍吉勇(右一)、总工程师岳长城(左一)、无砟轨道队队长张利华(右二)在现场检查指导

在大西客专,轨道交通公司无砟轨道作业队科学有效排兵布阵,分别从韩信岭隧道进口、韩信岭隧道3#斜井、2#斜井三个作业面施工,决战总长度7266米(双线)的韩信岭隧道。

无砟轨道施工属铁路产业高端领域,而线下工程结束才能开启施工的特点,又决定了无砟轨道施工的“突击性”。无砟轨道施工时间短,任务重。大西的环境,大西的标准与之前所干的其他几条线有所不同,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而且工地现场情况复杂,与理论有差距,用千变万化形容也不为过。同志们形象的比喻:这里的情况,像股票一样,每天都有波动。集团公司大西客专指挥部和轨道交通公司都高度重视。大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武守恩基本每天都询问有关情况并且给予各方面大力支持,指挥部党委书记郑艳多次亲临现场协调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举全公司之力,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轨道交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宋永杰数次赶赴施工一线安排部署并叮嘱队伍。党委书记伍吉勇,在中秋节前夕,在大决战的紧要关头,不顾一路风尘和满身疲惫直奔工地,而且当天晚上十一点多又第二次到工地查看,检查班组战斗力和后勤保障情况,为项目部和参战人员鼓干劲。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磊,带领工作组进驻现场蹲守了近一个月。他从调整施工班组着手,靠前一线指挥,前期连续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两点多。与班组谈判,与新上班组交流,采取各种果断措施,使施工进度显著提高。为加强施工质量,公司总工程师岳长城按照验标要求进行督导,并亲自在现场示范,使轨道线型、抹面收光等方面都大大改进,无砟轨道施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公司从人力、财务、物力各方面大力支援大西线无砟轨道施工。公司副总经济师孙晖、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部长辛自洋、物资部部长何敏峰、安质部副部长章晓平等都作为工作组成员陆续赶到一线投入战斗。公司人力资源部从其他工点抽调精兵强将助勤支援,同在山西境内施工的中部引黄24标项目部,在保证本项目正常运转前提下也就近派人驰援无砟轨道施工。

在工作组对班组调整后的第一天,章晓平同志,从晚上一直盯到第二天早上近六点才去短暂休息,休息了不到两个小时,又不放心爬起来到现场组织安排。有一天,机关的同志打电话告诉他,机关体检结果出来了,他的血糖高,要注意多休息。但是他依然坚持值夜班,带病带队施工,直到现场施工走上正常,才请假两天去当地医院复查。公司物资设备部部长何敏峰,本来在东莞出差,接到领导电话要求支援大西,都没带厚衣服,就踏上了旅途。到现场后,在捋顺工作的同时,他还要协调全公司的物资设备采购,调配,一天电话不停,忙的“脚不着地”。有四个实习生被分到了大西无砟轨道队,可是刚从“象牙塔”出来的他们来到这么艰苦的地方,不适应。在干了一个月的时候,坚持不住,提出不想干了。得知情况后,公司人力资源部简思平部长“千里传音”,打电话轮流为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坚持下来。告诉他们:坚持就是胜利,不要退缩,要在起步阶段就挖掘人生第一桶金——经历就是财富。在这个工地上坚持下来了,其他地方都是天堂,人生道路将不再觉得艰难。语重心长,良言相劝后,小伙子们留了下来。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队部决定从最初的两个工作面再增加一个工作面,新增一套轨排架和测量仪器,价值400多万元。报告迅速打到公司,公司领导当机立断表示同意,在资金方面全力支持保障,短短一个月时间,公司财务为大西无砟轨道施工注入资金600多万元。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物资部又协调联系设备合作单位派人进驻现场,集团路桥公司涿州机械厂派人对设备及时维护,对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使设备完好率显著提高。

“活要干的快、干的好,算好经济账”

“活要干的快,还要干的好,同时也要算好经济账”。这是工地上场之初,公司对项目提出的基本要求。

但是,进场初期,工作并不顺利。班组不听话,设备出故障。用一位领导的话说: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

如何解决,从哪些地方下手?

工期短,首先要求进度必须上去。施工过程中,无砟轨道作业队根据线下工程完成情况,见缝插针,昼夜不停。此外,他们还想到一个办法:填工序作业时间表,分析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比,从中发现问题,看看哪个工序占据的时间长了,时间长的原因是为什么?是人员不足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发现问题不过夜,现场问题无大小,要及时解决。经过大家摸索研究,找办法解决问题。一个星期后,每个工序的时间都缩短了三分之一,工班的工人休息也够了,精神也大了,疲劳战的日子结束了。他们还给拌合站罐车司机填送料单,统计运输时间,监督司机,监督拌合站。措施到位了,进度上去了,从最初的平均每天30米,到了均产稳产140米,高产180米。

进度上去了,但是绝对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队里把技术人员全部插进班组里面,改动嘴为亲自动手,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外观质量,在混凝土凝固一定时间后,他们用气锤一锤锤地敲外模。敲的时候,不但要掌握好节奏还要掌控好力度,尽量让空气跑出又不影响线型。经过敲打,混凝土外观好了,没有了气孔,看起来也密实了很多。为了保证钢筋绑扎间距精确,技术员对每一处接缝都要拿卡尺进行测量,发现有误差的及时拿红色塑料卡扣系好做好标记,让工人重新绑扎调整。为了达到严格的工艺要求,他们配备了各种扭距扳手,大小抹子。在现场可以看到,负责收光抹面的工人,每人手里都提着个篮子,里面光是抹子就达六个种类。“最初,监理到现场要检查2-3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结束了。有一次,外方监理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现在做的越来越好了,很棒,坚持下去你们可以免检了’”。现场技术员说起现场质量控制,不无自豪。

有了进度,保证了质量,还必须算好经济账。在之前几个工地施工,每个无砟轨道作业面,都要配齐四台龙门吊,一台12米的平板车,两辆随车吊等大型设备。但为了节约成本,创造效益,他们开始寻求最合适的作业方式。通过研究试验,他们对作业面钢轨做了调整,增加了100米的长度。另外将轨枕组装区和作业区进行合并。这样下来,三台龙门吊,一辆随车吊就够了,平板车也不用了。而且缩短了工序时间,最大效率发挥了龙门吊的作用,减少了油耗,也节约了租赁费。无砟轨道作业队张队长为我们大概算了一笔小账:每个工作面每个月就节约费用5万元,3个面一个月就节约费用15万。

“我们的团队有力量”

无砟轨道作业队队长张利华,谈起他的团队,说起他的队员,连日来敖红的双眼顿时放出了光芒。“说实话,大伙真的很不容易,干无砟轨道这么突击性的项目,没人愿意来,但我们留下来的这些同志真的是好样的,个个都是好样儿的,我们的团队有力量。”

项目部租住的民居,房屋少,都是六个人一个小宿舍,而且由于工期短的原因,设施配置的都比较简单,甚至有些简陋。最近,由于当地修公路,连厕所都给拆了,同志们只好到屋后的玉米地露天解决。测量班,人少任务重,进洞后一次精粗调下来就是7-8个小时。从进口到出口要翻越韩信岭,距离长车辆少,测量班的六名同志上工地的时候,都挤在车里,测量仪器从前穿到后,甚至顶到挡风玻璃。

负责第一工作面的六个小伙子住在韩信岭隧道进口,在大山深处,山沟里面,环境恶劣。尤其是黄土高坡缺水严重,吃水困难。他们半个月到项目部洗一次澡,经常性脸上“油光可鉴”。但他们以苦为乐,经常开玩笑说“韩信岭就是上甘岭,谁也别笑话谁,大家都是脏的,你也是这样”。缺水,空气干燥,灰尘还特别大。车辆进去再出来,挡风玻璃外都是厚厚一层土。天气热的时候,技术员一个班下来,头发上的灰尘和汗水都搅成一缕一缕。不热的时候,头发就变成纯粹灰白色了,同志们笑称都变“白头翁”了。

负责第二个工作面的赵立彬,一个被风吹日晒后皮肤黝黑干燥的小伙子,敦实憨厚。每天开早会的时候嗓音都是嘶哑的。工地施工流动性大,找对象不容易。让他高兴的是,在灵石当地找了个女朋友,互相都看上眼了,而且也经过了未来岳父母的检阅。但女方提出马上要去看看他家的情况,要去见见男方家长,否则这个工地结束了又转战南北,就会耽搁。但是鉴于工地施工的紧张情况,他一直都没有提出请假,来满足女朋友的这个小小请求。

刘连欢,一个帅气的小伙,是大城市的孩子。08年毕业就开始钻山沟搞无砟轨道施工,说起来也算是公司无砟轨道施工的行家了。最开始,他搞测量,虽然岁数不大,但悟性极高,技术也掌握的好,在大西这个工地上已经培养了好几个“徒弟”。有次,在工地值夜班的时候女朋友打电话,说家里发生事情,想让他去看看。小伙子情急之下跟领导请了假,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坐车去天津。但是经过一个晚上的思前想后,感觉工地正是要劲的时候,作为主力,要以大局为重,还不能走。第二天,毅然决然地,他继续留在工地上,穿梭在绑钢筋、立模板、轨枕就位、粗精调、混凝土灌注等各个班组之间。

郭王振,队里一个年轻的“老同志”,无砟轨道施工经验丰富。7月份母亲重病,项目部领导特批他回去看望,但他只回去住了一个晚上,安慰一下母亲,跟家人做了安排就又直接回到了工地。长途奔波后,还在洞内连续值班12个小时。

房崇茂,一个76年入伍的老兵,一个58年出生的老职工。前期负责拌合站管理,一次下大雨,眼看着洪水倒灌要进配电站了,他二话不说,着急去关门采取措施,可是脚下一滑,碰到了一块石头上,腿肚子撕开一道口子,鲜血直流,痛了他半个月,到现在走路还不稳当。

负责物资保障的周海燕是个女同志,物资供应千头万绪,但只要有材料一运送到场,她就奔赴现场收料。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是深夜几点。中秋的太岳山,隧洞里有寒意,她套上羽绒服就出去了。

率先完成施工任务的轨道交通公司无砟轨道作业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打响他们另外一场没有硝烟的“突击战”。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