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十二五”科技创新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做出的重大判断。中电工程作为我国电力工程服务行业的“排头兵”和“国家队”自创立以来就把科技创新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历经六十余载风雨沧桑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伫立在电力工程服务行业前沿技术的风口浪尖。“十二五”期间中电工程更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做足了文章,收获的是笑傲电力工程服务“江湖”的累累硕果。

战略引领 体系为基 规划部署绘蓝图

2009年,中电工程依据《发展战略与规划》制订了《科技发展规划》(2010~2015)。“规划”面向中电工程战略发展愿景——建设实力雄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围绕“特、高、核、新、信”的科技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一个面向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直流及灵活输电技术、高效环保节能节水煤电技术、核电机组、IGCC、CFB、太阳能发电、数字化电力工程8大技术领域位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取得80项关键技术专利、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

安庆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扩建工程

围绕科技发展规划,中电工程建立了由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委专业组、科技信息管理部、各单位科技管理部门组成的科技管理体系;形成了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和核电、IGCC、空冷、电站冷却塔、高压直流、智能电网、褐煤、太阳能热、CFB、烟气治理等十个专业技术中心,以及各单位生产及研发部门组成的科技创新研发体系,构建了中电工程科技创新和高端研发平台,提升了中电工程的技术创新实力和水平。

捷报频传 奖誉如麻 十大技术引潮流

“十二五”期间,中电工程先后审定并立项科技项目350项,合同费用29747万,完成科技项目311项;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科技类奖励137项,其中“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等7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0万千瓦火电机组空冷系统研发及工程示范”等64项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截至2015年底,中电工程已拥有专利1305项(发明专利130项),专有技术数量131项,软件著作权123项。

经过“十二五”期间持续科技投入,中电工程在电力工程多个领域科技创新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一是在交直流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拔最高、施工冻土区最长的青藏联网工程,标示着中电工程输变电工程突破了世界级技术难关。二是在超超临界机组电站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全面掌握了核电站常规岛设计技术。四是在褐煤发电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五是大型火电机组空冷国产化技术研究,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并且有突破创新,设计技术已进入世界前列。六是引进、消化、吸收大型CFB锅炉系统设计技术,实现了大型CFB锅炉的国产化。七是超大型冷却塔设计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八是电厂节能、节水、环保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九是大型风电等新能源设计技术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十是工程设计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落地 倾心运作 丰碑工程载史册

在致力研发前沿高端技术的同时,中电工程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一大批先进成熟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在“十二五”期间又创造了诸多国内和世界“首创”、“之最”的重大工程,工程类别覆盖新一代火电、核电、 新能源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等诸多领域。

世界首个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项目——国电泰州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二次再热)工程。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超超临界机组参数为31.0兆帕,600/610/610摄氏度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五大类”“十六大”节能减排优化集成创新技术。投运后发电效率达47.82%,厂用电率为3.63%,发电煤耗为256.86克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66.5克每千瓦时,比传统超超临界机组降低14克每千瓦时,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电效率最高的火电机组。

世界上首个投运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直接空冷发电机组项目——宁夏灵武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工程。工程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国产化直接空冷系统设计技术。采用汽轮机是世界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直接空冷汽轮机。百万千瓦机组小机采用国内首创间冷技术。本项目填补了我国在超超临界百万直接空冷机组设计领域的空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万千瓦级空冷发电机组成套技术,促进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

全国首个100万千瓦级提高参数(28兆帕/600摄氏度/620摄氏度)超超临界高效一次再热机组项目——重庆神华万州电厂新建工程。在百万机组中首次采用了高参数主机、九级回热、高位收水冷却塔、国产全容量汽动给水泵组、集成化主厂房、136米超大直径封闭煤场、基于厂级DCS网络的主辅控一体化监控及信息系统、数字化智能升压站等创新技术及新设备等,并成功应用全面FCS、APS、IFT等创新技术。机组供电煤耗272.3克/ 千瓦时,厂用电率3.36%,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百万投产机组技术经济指标之最机组项目——安庆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扩建工程。实现近零排放:两台机组供电煤耗分别为272.4克/千瓦时、272.5克/千瓦时;发电煤耗:261.8克/千瓦时、261.9克/千瓦时;厂用电率为3.88%,3.91%;汽轮机热耗为7204.7千焦/千瓦时、7210.5千焦/千瓦时;锅炉效率为94.84%、94.9%;创国内百万投产机组技术经济指标之最。环保设施实现了“三同时”,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两台机组烟尘排放浓度2.6毫克/立方米、2.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6.5毫克/立方米、5.2毫克/立方米,NOx排放浓度21.5毫克/立方米、19.7毫克/立方米。

全国首个采用600MW超临界 CFB技术的项目——四川白马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机组脱硫效率达到97.34%(钙硫比为2.12),机组排放的SO2为172.41毫克/立方米,最小达到80毫克/立方米;NOx排放为81.49毫克/立方米,最小达到9毫克/立方米;烟尘排放为28毫克/立方米。

全国已运行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厂一期工程。MX主厂房首次采用半地下布置方案,减小了循泵扬程,大大降低了机组运行费用,为国内百万核电机组首创。国内首批采用半转速汽轮发电机组,引领了后续国内核电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选型。主蒸汽和主给水防甩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为国内百万核电机组首创。精处理系统的设计首次采用正洗水回收处理装置,实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世界首条商业化运行的1000千伏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点,紧密结合科研院所、设备制造厂的科研攻关成果,开展了120余项关键技术专题研究,攻克了同塔双回路输电关键技术、新设备研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世界上率先掌握特高压同塔双回路关键技术,巩固扩大了我国在国际高压输变电领域的领先优势,为特高压工程标准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标杆,起到了示范作用。

全国第一座商业化运营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德令哈5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实现了我国太阳能热发电10兆瓦级规模的突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稳步走向成熟,为我国建设并发展大规模应用的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站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与示范引领。

曲麻莱光伏电站项目

世界最大的离网光伏储能电站——中广核曲麻莱离网光伏电站。集分布式清洁能源、光伏储能技术、智能化微电网等前沿理念和技术于一体的示范工程,不仅代表着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更处处闪耀着智慧之光。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智领高端勇争锋

着眼未来,中电工程在《科技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牢牢把握“清洁、高效、低耗、智能”的科技发展方向,力争到2020年实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信息化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在6个技术领域位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科技引领涉足非电业务的科技发展目标。

其实,中电工程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中电工程66年来的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数不清的丰碑工程,积累了浩繁丰富的知识资本,造就了一批批专家人才,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中电工程,引领并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沧海桑田的中电工程,在未来必将继续开拓电力工程先河,同时伴随其“走出去”步伐的加速,也必将在世界范围内为树立“中国创造”良好形象贡献其蓬勃力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