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天津海河隧道项目科技创新侧记

 

十八局集团副总工兼海河隧道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代敬辉(中)和技术人员在现场办公

在我国高震区第一条沉管隧道——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施工现场,机声轰隆,焊花飞溅,一片繁忙,建设者们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夜鏖战着。

2月18日,海河隧道工程举行誓师大会:大干三百天,确保竣工通车并争创鲁班奖,用精美的“作品”向津门人民汇报!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口号,在我国高震区首条沉管隧道——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的建设现场,建设者们用自己坚定的意志和辛勤的汗水,努力的实现着这个目标,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内涵。

 

十八局集团海河隧道项目副书记段振令(右一)、南岸指挥长

李建芳(左一)组成党员先锋队精心施工

“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海河隧道项目部经理、党工委书记代敬辉介绍,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路线全长4。2公里,双向6车道,隧道全面竣工通车后,将把于家堡金融区与大沽地区紧密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拉动海河南岸有效开发,促进海河南北地区发展的协调联动。海河隧道是华北地区首条沉管隧道,是建设“美丽天津”的重要市政工程,其涉及难点工序多、专业性强、原创性研发多,创造了国内同类隧道7项之最,堪称天津公路史上最难工程。    

天津中央大道海河隧道效果图

海河隧道在施工重难点阶段,代敬辉和项目副书记段振令、总工王朝辉等带领项目员工发扬“5+2”、“白加黑”和“老虎团“精神,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领导干部昼夜值班,吃住在现场,他们抓住施工黄金时间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干热潮。

一轮接一轮的大战,一次又一次的方案研讨,一个又一个精密数据的采集汇聚了项目部所有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干坞制作、沉管预制、河道浚挖、水中拖运、沉降就位、底基处理、柔性对接等关键工序的最佳施工方案在经过连续二百余次的反复研讨中诞生了。为此,海河隧道项目“领头羊”代敬辉承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尽管家离工地只有咫尺之远,但他却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居然连分房、装修、家门在哪都不知道。    

海河隧道沉管全景

海河隧道是中国铁建系统内第一沉管隧道,中国铁建特别重视,先后在海河隧道召开了全系统内沉管技术交流会和项目管理现场推进会,而且海河隧道作为天津市重点工程,各种书面材料需要很多,项目副书记段振令是一位老政工人员“老笔杆”,他既要负责征地拆迁和后勤保障工作,还有亲自操刀各种文字材料。问起写材料这份苦差事,段振令笑着说:“海河隧道自开工到现在,他写的材料不少于30万字,可以出版一本厚书了。”    

十八局集团天津海河隧道示意图

海河隧道对于年轻的项目总工王朝辉来说不仅是他火速成长的“战场”,也是塑造他性格的“炼炉”。海河隧道第一节沉管浮运下沉的时间正好与“天宫一号”发箭“吻合”。第一节沉管与北岸对接,这不仅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整个十八局集团的第一次,五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冯希民等主管领导到场与海河隧道职工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五天五夜。在五天五夜里,代敬辉和王朝辉、段振令他们没有睡过一觉,他们站在高高的指挥塔上,心吊在嗓子眼,就怕出现一个“万一”。沉管下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管姿态平衡,但海河水域特殊,其一半为海水,一半为淡水,水压极不稳定,沉管姿态很难控制,再加上北方气温低,他们本着慢功出细活的原则,用了五天五夜的时间使第一节沉管成功就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节沉管沉放对接用了两天两夜,第三节沉管两头对接仅用了一天一夜。第三节沉管与南岸之间净空间隔仅有10厘米,创造了国内最小净空。2011年12月30日23点18分,最后一节沉管在水平面23米下极其复杂的环境中精准对接,素有“老虎团”美誉的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五公司创造了我国水底隧道施工的奇迹。    

十八局集团天津海河隧道示意图(黄虚线位置)

通过科技攻关,他们不仅保证了沉管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推进,还获得了21项国家专利、1项国家级优秀工法、3项天津市优秀工法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有17项技术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海河隧道不仅在技术创新上硕果累累,而且在安全管理、现场文明施工上也颇有成就,他们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8项,天津市等省部级奖励18项。

目前,海河隧道主体已基本完工,隧道将于今年12月1日竣工通车。届时,于家堡金融区与大沽地区之间的车程将由现在的20多分钟缩短至3分钟。

海河隧道施工现场依旧人来人往,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大战正酣。我们的采访是断断续续,因为项目上的每个人都很忙,他们永远将自己的位置放在现场。每个话语都不多,但是他们的匆匆忙忙也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