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中铁大桥局六公司莲花湖大桥项目部成功打掉“拦路桩”

“哎,这十几根桩,可真是把我们折腾得不行。”长着一副娃娃脸,看着有点稚气未脱的副总工杨钊说起“拦路桩”,语气中带着闹心。

3月5日,笔者在中铁大桥局六公司阳新莲花湖大桥采访,听说该桥有十几根桩前前后后钻了近两个月,不禁有些好奇。这一问,倒问出该项目成功解决硬塑地质层钻孔桩难题的故事。

莲花湖大桥横跨阳新莲花湖,是该地的景观性桥梁。2013年9月,大桥进行主墩钻孔桩施工,在钻进至20米左右时,开始出现护筒底部漏浆的现象。而之前,除主墩外的其他桩基施工从没有发生过类似现象,一直都很顺利。用原有的施工方案试了几次,发现泥浆不太听话,一直往外渗漏。在对比观察后,工程技术人员发现,其实“拦路虎”一直存在,只是之前没遭遇到。莲花湖属于沉积湖,基础是一种特殊的泥岩地质结构,“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地质构造层,遇水会变得很软,容易造成钻孔桩护壁垮落,”杨钊介绍,同大桥的其他桩相比,主墩桩的直径大,进尺深,钻孔桩要穿过10多米的强风化泥岩才进入硬塑层,这段地质结构层本来强度就不高,受冲击震动的作用,泥浆护壁就更容易垮落,另外,加上受水上施工的制约,钢护筒内需要保持高于湖面2~4米的水头进行泥浆的循环,在压力的作用下,就产生了钢护筒的底部开始漏浆的现象。

由于对该地质情况的认识不足,项目部的技术人员最初将思路局限于防止漏浆上,从解决钢护筒内外的泥浆与湖水的压差入手,以为将护筒内外的压力平衡了,泥浆自然不会外漏,尝试后,效果不理想,问题未能解决。后来改用抛片石加强护筒外部强度入手,以期从外部强化上,能堵住漏浆通道,几车片石抛下去后,发现漏浆的现象虽有所缓解,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这种方法成本很高,效果也不尽人意。

“几种方法都试过后,我们觉得,问题可能出在我们的思路上”,杨钊说。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工程技术人员觉得应该换一种思路进行思考,“钻孔桩施工的关键在于泥浆的护壁效果”,在反复思考分析泥浆护壁的原理后,他们突然顿悟:症结应该是在泥浆本身上,正是因为泥浆护壁的强度不高,才容易造成垮落,没能“对症下药”。于是他们从调整泥浆入手,根据钻机不同的进尺深度,在孔内掺入块石和黄土等掺合物,对泥浆性能进行用分段调整,“方案调整后,真的好像是‘药到病除’,漏浆的现象一下就消失了,这十几根桩很快就钻到位了。”杨钊说,小时候天天盘泥巴玩,可要玩好,那还真是需要智慧和水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