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从热火朝天的现在到充满希望的未来——涪陵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系列报道之七

3月1日,中国石化与重庆市签署了《关于涪陵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努力将重庆开辟成“全国页岩气主战场”。

展望未来,中国页岩气开发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这股来自武陵山脉深处的绿色之气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增值,它孕育的不仅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发展的机遇,而且是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必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石化会继续努力,将那些昔日停留在人们脑海中的绿色能源畅想,一步步绘成身边的画卷。

新发现点燃新希望

按照计划,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开发在2015年末将形成50亿立方米产能,在“十三五”末将形成100亿立方米产能。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增加持续稳产的砝码。一方面必须打好规模增储战,尽快扩大焦石坝地区有力含气面积并力争实现新的商业性发现;另一方面必须打好外围目标准备战,在焦石坝地区以外寻找新的资源接替阵地。

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13日,勘探南方对部署在焦石坝地区西南约150公里丁山地区的丁页2HF井进行放喷排液测试,获稳定页岩气产量10.5万立方米/天。中国石化继焦石坝地区之后发现了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块,初步评价丁山地区页岩气资源量6089亿立方米。

新发现点燃新希望。2014年,勘探南方将按照“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准备”三个层次继续扩大页岩气储量规模:战略展开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气,持续落实、扩大有利含气面积;战略突破川东北和川西南,开辟新阵地;战略准备外围页岩气,优选有利勘探区。

目前,焦石坝地区焦页5、6、7、8四口新井正在实施钻探,甩开勘探南部平桥—白马地区龙马溪组优质海相页岩气。另外,丁页1HF井已完成直井段和侧钻水平井钻探,龙马溪组常规测井解释一类页岩气层27米/3层,有望获得新发现。

全方位建设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谈到涪陵页岩气的开发,江汉油田涪陵分公司总经理胡德高掩饰不住喜悦。“我们在去年11月提前完成了5亿立方米产能的建设任务,每完成一口井都能获得比预期高的产量,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名员工的干劲都很足。”胡德高说,“稳产形势很好,最早部署的焦页1HF井已经采了近500天的气,每天产量和压差都非常稳定,至今未见递减。”

截至目前,涪陵一期产建区开钻井50口,完成试气投产20口,累计产气2.65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年的集输工程和11座地面集气站已全部建成,基本落实了一期50亿立方米产能阵地。 在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未来的建设中,中国石化将整合优势资源,致力于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页岩气开发的自主核心技术,力争成为国家标准;通过加快自主研发、引进页岩气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将重庆打造成页岩气装备制造产业高地;江汉油田与涪陵区政府将合资成立涪陵页岩气分公司,积极促进混合所有制发展。

一年前,焦石镇只有几栋高楼,如今20多部塔吊林立,一栋栋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潘仁统师傅在镇上生活了20年,去年他在镇上的主干道旁开了一家修车店。“榨菜是我们的一个宝,现在有了第二个宝,就是页岩气,焦石人的日子也有盼头了。”潘师傅说。

“他们来了以后,给镇上修了路。听说这儿在搞开发,来镇上盖房、开店的人也多了,以前大家外出打工,现在很多人回来做生意,挺红火的。”潘师傅指着身着红工装的忙碌身影说。

焦石镇政府非常重视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能源办公室,每个钻井平台对口一个工作组,配合做好页岩气开采协助工作。”镇长袁闯介绍,今年镇政府计划建成一个页岩气科普示范展厅,在群众中普及页岩气安全科普知识,同时启动页岩气应急管理中心建设,企地联合确保页岩气安全开采利用。

清洁能源助力化工升级

距离焦石镇20公里的重庆市建峰化工集团是一家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大型化肥化工生产企业。2013年,建峰化工成为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的第一个用户。受益于页岩气稳定供应,该公司第二套大化肥装置创造了连续运转210天的最长纪录。

“2010年,我们依托中国石化川气东送项目建成了这套装置,尿素年产量由70万立方米增至150万立方米,如今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的开发又让我们实现了就地取材。”建峰化工公司副总经理富伟年说。

作为一位在化工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企业管理者,资源和成本问题一直是富伟年心中的头等大事。“得知涪陵页岩气实现规模量产,我们立刻和中国石化联系,很快修建了一条管线直通涪陵工区白涛集输站,实现湿气直供。”富伟年介绍,一方面降低了管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供气稳定、气质优良,装置避免了停车损失,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建峰化工累计使用涪陵页岩气2亿立方米。如果供气量充足,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行,每吨产品可降低80元成本,按照70万吨/年的产量,一年就可节约5000多万元。“期待在渝企业能更多地用上家乡的清洁能源。”富伟年说。

和建峰化工有同样期待的,还有中国石化唯一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四川维尼仑厂。川维厂自建成投产以来,天然气供应不足问题一直制约产能有效发挥。2009年使用普光气田天然气后情况有所好转。2013年川维厂使用天然气9.61亿立方米,按满负荷需求天然气15.5亿立方米计算,缺口达5.89亿立方米,装置平均负荷率仅为62%。

“因为2005年普光气田的开发成功,我们配套建设了3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第一个百亿川维得以建成,涪陵页岩气的开采成功,将为第二个百亿川维的建设带来更大希望。”川维厂总经理徐正宁说。

涪陵页岩气经重庆燃气管道送至川维厂后,川维厂将有3条气源管道供气,原料气源的多渠道供应将为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和高负荷生产创造条件。同时,涪陵页岩气甲烷含量98.26%且不含硫化氢,可不经脱硫直接使用,装置反应收率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目前,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正在组织开展川维输气站高低压系统改造,通过重庆燃气集团长寿—南川管道将涪陵页岩气反输至川维输气站,为川维厂低压系统供气。工程完工后,具备向川维厂供应320万立方米/天低压气的能力。

打造页岩气绿色产业链

重庆市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已经开了5年的CNG(压缩天然气)汽车。每天下午1点,他会准时来到重庆市南滨路加油站为车辆加气。刘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加气两次,一次加10公斤只要50多元。

“汽油价格是CNG的3倍,200公里大概要180元。”刘师傅说,“还是加气好,便宜、环保。”

数据显示,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天然气汽车的城市之一,重庆市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达20万辆,车用CNG已成为重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能源。为了改善环境、改善民生,政府将提升公交、出租车和私家车气化率,天然气市场前景广阔。

一有政策支持,二有不断增加的需求量,关键在于资源配置能否跟上市场步伐。2013年,重庆市天然气缺口超过20亿立方米。若按当前1.5%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17年重庆天然气消费量将达76.21亿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满足民用、车用天然气需求,极大地缓解重庆供气紧张现状,而且能填补工业企业的能源缺口,有助于重庆能源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势转化。”重庆石油党委书记陶振兴说,“页岩气工程还是环境正效益工程,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对打造碧水蓝天宜居城市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为充分消化已产出的页岩气,2013年重庆石油使用CNG槽车运销涪陵页岩气1220万立方米,成功将页岩气试采工作与终端市场有效结合。“作为中国石化在渝企业,有了资源量就能增强市场话语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未来页岩气销售市场的开拓,陶振兴充满信心。

继公共交通领域CNG替代汽油之后,LNG(液化天然气)因运输灵活、投资成本较低,将成为未来汽车燃料的首选。依托涪陵页岩气资源,重庆石油还将在涪陵区白涛化工园区建设全国首个页岩气LNG工厂。该项目是中国石化和重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年产LNG(液化天然气)68万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我们将抓住页岩气开发和LNG工厂建设的契机,加快LNG终端销售网络建设,稳固CNG终端销售,从而形成上游页岩气资源开采、中游LNG工厂建设、下游LNG加气站发展的一体化格局。”陶振兴说。

2014年,中国石化将开工建设涪陵—忠县页岩气外输管道,通过川气东送管道将部分页岩气输往华中、华东地区;同时,通过加快自主研发、引进页岩气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生产利用、相关技术服务等页岩气产业链。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