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场
一个先天不足的项目,一个施工人文环境复杂的项目,一个曾经身陷囹圄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中国铁建中铁十三局一公司上杭蛟城高速公路A3标。面对这样一个项目,也许任何人都会感到棘手,然而,却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企业损失将不可估量。能否可以扭转乾坤?能否有回天之力?
谋事在人,事在人为,雄关漫道何所惧!一公司上下各级紧密配合,上杭蛟城高速公路项目部以实际行动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工期滞后三个多月的情形之下,一跃进入全线第一个完成主体工程,第一个完成交工验收。
雄关漫道怎问前路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上杭,语出《诗经》;上杭县,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因召开了古田会议而闻名,也因上市公司紫金矿业而知名。然而,上杭县没有和高速公路直接对接。2009年8月,全国率先由县政府投资兴建的高速公路——蛟城高速公路开工,该路全长36公里,起点位于上杭的蛟洋乡,终点上杭县临城镇,北接龙长高速公路,南连永武高速公路。
一公司承建蛟城高速公路A3合同段,位于龙岩市上杭境内,途径大科、长锦、官洋、茜黄和洋乾五个村,全长9.4公里,总投资3.57亿元。主要工程有11座大中桥,1座长453.5米的分离式隧道,10座涵洞,以及路基土石方。
架梁施工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山岭绵延。一公司组建项目部于2009年8月份上场。该项目是当时一公司中标额最大的一个公路工程,公司上下对项目满怀着“利好”的期待,尽管项目规模大,线路长,地势起伏大,曲线多,桥梁多,但项目部人员上场时也都充满着信心。
受气候因素所限,每年从春节到7月份,当地雨水多,路基无法施工,只能进行桥梁施工,下半年才能进行路基施工。雨水浸泡过的便道无法通行,项目部不得不投资将便道硬化成水泥路面。
如果说自然条件可以凭借着智慧去克服,而冲破人为因素导致的阻碍却堪比登山。由于项目是合作模式中标(注:这种模式是福建省建筑市场的特点),隐藏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渐显出来。项目部上场时只有20人,施工队伍大部分是合作方选择的,合作方夹在施工队伍和项目部中间,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项目部协调监控。项目部极其被动,队伍又是初次接触,对项目部不信任,不投入,不垫资,说白了是不给钱就不干活。由于计量规则导致资金拨付滞后,资金成本加大,项目部资金严重短缺。项目部与合作方、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一时间项目陷入僵局和恶性循环。合作方的施工队伍严重窝工,还时常滋生闹事,而合作方又不退出,项目部无法深入管控,导致施工在磕磕绊绊中进行,进展缓慢,几近停滞状态。到2011年5月份,和其他标段相比,进度严重滞后了三个月。业主每周发函到集团公司和一公司,要求约见法人,甚至要求启用履约保函。
资金告急,工程进度受阻,企业信誉受损。风雨飘摇中,项目部管理人员情绪也很低落,士气低沉,军心不稳。项目几乎到了危急时刻,上下陷入“一声叹息”的局面中。 #p#副标题#e#
从头迈步柳暗花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果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攻克道道关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上杭蛟城高速公路项目面临的障碍,也一定能够扫除干净。一公司班子研究决定进行力挽狂澜般的彻底整治,由党委书记张幸六、总经济师高明春进驻项目部,总工程师沙权贤到现场进行指导,工程管理部、法律事务部、纪审监察部、物资设备部等机关部室协助项目各部门开展工作。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成为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会议。
2011年6月3日,蛟城高速公路项目部召开了全体会议,对于项目来说,这次会议也是一个里程碑。张书记在会上宣布调整项目班子,由项目书记隋国嵩兼任项目经理。张书记对新班子提出了要求:组织团结好项目全体人员,形成合力共渡难关;对现场要进行认真梳理,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并提出了非常时期采取非常办法,突破常规,想方设法抢工期;继续和业主进行有效沟通,争取支持理解;积极协调施工队伍,清退实力较弱的队伍和闹事队伍,做好服务管控工作,树立队伍信心。
“项目部任何人都不允许走!”张书记在会上下了一道“军令”。军令如山,项目部人员人心稳定下来,士气再起。
经理兼书记隋国嵩、副经理张钊铭、总工程师范作洲、总会计师李玉辉等班子成员,重新制定目标,分析现场实际,查找落后原因,寻求扭转措施。从业主、现场、施工队伍三方面入手,抓住关键环节,逐个突破解决。
项目部很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每天在早会上协调安排各项工作,及时解决现场问题,班子成员进行责任分工,划片管理。
他们主动和业主真诚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业主改变了计量方式,不以日常计量控制拨款,而是以合同额为上限进行控制,暂借资金,用于周转,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转。
同时,公司也在资金上给予了支持,先后投入600多万以便项目急用周转。为使资金达到项目部可控,施工队伍的外购小型材料、设备租赁等款项,采取由项目部统一代付的方式,减少了各队的日常开支。
项目部指导协调各班组,做好工序之间的衔接,减少班组之间因扯皮而延误工时。
跨公路桥施工
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方案,重组施工队伍,快速解决羁绊工期的绊脚石。
线路上建有两个制梁场,1号梁场两端桥梁多,负担8座桥的制架梁任务,2号梁场就近负担其余3座桥的制架任务。但由于桥梁下部施工缓慢导致制完的梁无处存放。解决梁场存梁和架梁施工协调是当务之急。根据两个梁场的不同状况,项目部制定了不同的解决方案:1号梁场增加存梁区,在已完路基上建设存梁区,确保了梁片的顺利预制;对于2号梁场,本着少投入的原则,通过制定科学可行的架梁方案,而不设置存梁区,做到制梁和架梁同时施工。
在2号梁场区域,严格按照流水作业程序和架梁顺序赶抢下部工程,并派专人负责管理,限期交工。其中区域内的上村桥,18跨全长628米,最高墩达57.76米。基础位置地势高,施工场地狭窄,其中6、7、8号墩在半山坡,施工难度大。项目部决定由副经理张钊铭、工程师张剑锋、调度孟祥宽组成负责小组,24小时倒班作业。桥墩处于水电站压力管线旁,只能设置一个塔吊,塔吊滑车无法在正常部位运行,只能靠塔尖吊运,效率很低,一次混凝土吊运量只能达到平常的一半。现场人员经过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核心就是塔吊的效率,于是果断采用汽车吊和塔吊相结合的办法,人停机不停,测量和混凝土及时跟进,并对施工班组实行奖励机制,对完成当天任务的工人就当天奖励,激发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半个月的紧急施工,三个桥墩高高耸立于山谷中,预制梁片得以顺利通过,梁场内预制梁片也未形成积压。
因标段内桥涵多、混凝土需要量大,混凝土供应仿佛现场施工所需的血液。项目部在现场设置的2个拌合站,因设备运行时间过久,都经常不同程度地发生机械故障,混凝土供应面临严竣的挑战。项目部研究决定在不影响总体砼供应的情况下,在拌和站加增小型备用拌合设备,增加罐车数量,达到24小时供应,为抢抓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撤出效率低、爱扯皮的1号拌合站队伍,委任项目部职工袁世武负责组织新班组管理拌和站。
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项目部全体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了补救的机会,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
然而,摆在班子成员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清理施工队伍。尤其是清除茜阳隧道施工队伍时的艰难历程,项目部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2011年8月份,隧道成了整个项目的“拦路虎”。尽管已经超拨款,但隧道施工队伍还是不满足,开始拒绝施工,进而围攻项目部。项目部与其协商无果,决定清除该队伍,选派新的队伍上场。而原队伍却死守洞口拒绝退场,双方僵持多日,项目部采取多种措施,甚至强硬手段,继而通过长时间的谈判,终于清除了该队伍。直至2011年12月25日,隧道才恢复施工。2012年5月份隧道终于贯通,为后续路面施工及至全线通车扫清了障碍。
攻克难关劳尽心血,历经风雨终见彩虹。今年9月份,第3标段在全线四个标段中率先完成主体施工任务;11月份,最先完成工程交验。通过项目部全体的共同努力,挽回了企业的信誉,重树了企业良好形象,业主以及当地政府对十三局刮目相看,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赵华再一次来到上杭,县长得知后,高兴地邀请他共进晚餐。 #p#副标题#e#
历经风雨砥砺意志
不历几番锤炼,怎成一段锋芒。回首三年多经历的一幕幕,项目部人员历历在目,无不感慨万千。
项目经理隋国嵩受命于危难之际,作为原项目书记兼副经理,特别了解当时项目的状况。他说,领导将担子压在身上,是对自己的信任,同时,自己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关键是要有一种使命感,要有一颗为企业、为项目负责的心,要切实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利益。回首一年多的经历,他总结出一条经验:责任有多重,动力就有多大;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如今,工程最先竣工,如其所愿,他却没有丝毫轻松感。变更索赔是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他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好的成效。
副经理张钊铭,尽管长了一个娃娃脸,但经历了这么多以后,自己感觉到坚强和成熟起来了。他平静地说,尽管和隋经理一起受了不少委屈,甚至遭到“软禁”。但是终于坚持下来,战胜了困难,感到很欣慰。
物资部部长刘军胜,是一个年轻气盛的东北小伙子。这么大规模的项目,就他和一个临时工负责物资和设备,提起所经历的一切,他感到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历练。他坦诚地说道:“我那时也有过一走了之的想法,现在都过去了,我想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惧怕都能去战胜。”
负责测量的宋成宝,是82年的老兵,自1991年就开始从事测量工作。尽管不善言谈,但聊起测量本行,却是津津乐道。他的测量记录大本足有10多本,里面整整齐齐的全是数据。他介绍说,9公里多标段,几乎都在曲线上,每天沿着当地老百姓砍柴的小路爬山越岭,确实很辛苦。测量全线30多个控制点就测了两遍,光标高就测了6天。为了让施工队伍能干得好一些,测量点也尽量多放一些。
办公室主任何寿生,也是一位老兵,77年入伍。办公室、劳资、后勤等一切没有人干的杂事都由他包下。为了方便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他2005年学起了电脑。打开电脑,只见他的工资表做得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山岭间绵延的蛟城高速公路
在项目部,笔者还碰见了老职工刘本勤——一名内退79年老兵,带着自己的队伍正在干挡墙等收尾工程。项目遭遇的难处也正是他所遭遇的,他很朴实地说,“咱是老职工,总觉得是自家人,和企业还是有感情的,所以能理解项目面临的暂时困难。”
只有经得起磨难考验的人,才能更加成熟稳健;只有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人,才能更加从容坚定。经历了蛟城高速公路项目锤炼,几名科员到其他项目当上了部门领导,挑起项目管理的大梁。
后记:
吃一堑长一智。蛟城高速公路3标项目的曲折施工历程,令我们深思反省,同时也给我们一些启发,值得在项目管理中借鉴警戒:
一是中标模式至关重要。投标中的“潜规则”是否行得通?这是以后投标时必须慎重拿捏的,各种风险因素在投标时就必须考虑全面;
二是决策及时是保障。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发现项目有问题必须极早纠正,机关部门通力协助,才不至于酿成大患;
三是选用好施工队伍是关键。培养积累骨干队伍,组建内部架子队,形成工班化管理,以预防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上杭蛟城高速上村桥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