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亮剑”宝兰——中铁一局宝兰客专临电工程掠影

 

这里是关中——天水经济带,宝兰客专的必经之地,秦岭山脉雄踞于此,临电工程经过麦积山区大小山头几十个,个个都是“拦路虎”,线路勘测、物资运输、导线架设,场场都是硬仗。
 
当下,宝兰客专临电工程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头号工程”,能否按期完工,挑战着企业的实力,更关乎着企业的荣誉,电务人吹响集结号,用“亮剑”精神进行着一场规模空前的施工会战。
 
 
“飞崖走壁”的杆子
 
进山的小路、松软的泥土,一道滑润的痕迹,诉说着电杆上山的艰难;两个盛满餐具的红色塑料桶,记录着工人午餐的艰辛。
 
王庙山下,远远就听见机器的轰鸣声,其中夹杂着铿锵的号子声,山不大,一侧却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杆子只能运输到峭壁之下,再通过绞磨机牵引上来。电视里看到过绝世高手飞檐走壁,在这里我们开了眼界——“飞崖走壁”的水泥杆子。
 
十几名工人和一台绞磨机,对讲机指挥,撬棍待命。施工点旁边有一株枝叶茂盛的老松树,虽比不上黄山的迎客松,但也算宝兰建设的见证者。牵引绳从山崖上放下去,工人如同极限运动者一般,腰系绳索、顺崖而下,一路上顾不得树枝羁绊、枯草拦路,也不怕山高路陡、飞石横空,动作轻灵、手法娴熟,转眼间下到谷底,为杆子系好钢索,绑个结结实实。杆子像被施了魔法,也身轻如燕,沿着绝壁往上攀,在工人的如矩目光中缓缓就位。而这里,只是它的一个驿站,目的地还得辗转数次,这才能屹立山头。
 
让照相机记录这工程的创举:天空蔚蓝、山高云淡,80多米的垂直山崖,6节杆子构成一组,800多公斤的单根重量,从日出到日落的爬山历程。
 
 
密林中的“长蛇阵”
 
杆立起来了,线路架设紧随其后。相邻的三连杆,跨度距离短的五六百米,长的一公里以上,此时,导线运输成了最大的难题。
 
站在山下,老远望见一队蓝色服装的工人在上山。道路曲折崎岖,一路追赶、弯多坡陡,还没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终于紧赶慢赶,到了队伍跟前,眼前的工人们却是那样的淡定,他们每人一捆导线且相互连接,如一个长蛇阵,行走在弯曲的山路上,慢慢前行。遇上开阔地,大家就会休息调整,储备体力。
 
“导线运上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只能靠人海战和持久战,走不了弯路”,项目副经理何靖说到。
 
午饭时间,工人们拿着烧饼,围坐在一起吃饭说笑,阳光散落在湛蓝的衣服上,缓解着满身的疲惫,这也许也是一种享受吧。
 
 
索道上的“华尔兹”
 
指挥员手持对讲机,同对面山头保持通信联络,一切准备就绪。指挥员介绍说:“让杆子上索道,是我们的发明创造,水泥杆子飞跃在山梁之间,那是最震撼的工程奇迹!”
 
是啊,索道将重达八百公斤的杆子运到一公里外的山头,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施工艺术,它就像美丽的舞者,演奏着自己的“华尔兹”。
 
正像华商报记者李晖所说:“我在国内媒体还未见过这样的施工图片”。施工队长夏艳林说,“这样的办法虽然准备时间长,但还算事半功倍吧!”一根长达1.17公里的索道,就像一条空中走廊联系着两座山头。如果绞磨运输,那可要上山下岭、一路颠簸,少说也有5、6公里的路径啊,而人走这么一遭,也要5个多小时的脚力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电务人“亮剑”宝兰,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是一种实干兴企的负责态度------辛勤的工作、汗水的凝集、智慧的付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那动车的呼啸而过,麦积山区的沟沟坎坎,村村落落都将留下电务人奋斗的印记,留下征战的足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