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凌晨4点,夜幕下的山西长治,一支由工务、电务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近500人的施工团队,正分头向同一目标集结。
今天是太(原)焦(作)铁路改建段上行线拨接的日子。在短短210分钟的“天窗”点内,中铁一局中南通道项目部要在两个作业面,同时完成工务和电务两个专业的线路拨接任务,可谓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凌晨5点,现场施工总指挥、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彭万平的对讲机开始响起,随着各专业人员陆续就位,一场力量与时间的较量即将上演。
“大事”
家住长子县五里庄的村民张师傅今天起了个大早,突然发现离家不远的太焦铁路线上,穿着各色防护服的铁路工人挤得密密麻麻。“莫非出了啥大事?”张师傅琢磨着,急忙喊上邻居凑了上去。
站在隔离线外的张师傅远远地瞅着,只见窄窄的一段铁路线上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地面上穿着“黄马甲”的作业工人和半空中穿着“绿马甲”的电务工人,共同构成了一副壮观的立体施工画面,让“从没见过这种阵势”的张师傅看得热血沸腾。
熟悉铁路施工的人可能都知道,既有线拨接施工历来都是“人海战术”,为的就是跟时间进行赛跑。眼前这紧张的拨接施工场面,虽然看不见时间的流淌,但从每个人的神情、每一次肌肉的张弛、每一次声嘶力竭的呐喊中,分明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
张师傅没有失望。的确,太焦铁路改建段拨接,是中铁一局中南铁路通道项目今年的一件“大事”,是项目年度工作会上明确的“四场攻坚战”中的首场战役,它的成败与否,对今后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将产生剧烈的“骨牌效应”,全标段年度计划能否顺利兑现,关键在此一役。
“心结”
古老的上党盆地上,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11标东西走向,与贯穿南北的既有太焦铁路十字交叉。为了确保中南通道跨太焦铁路特大桥的施工安全,中铁一局按照设计要求,在太焦线西侧新建了一条长约2.3公里的并行铁路,这次拨接的目的,就是将既有太焦线改移到并行段上,从而确保跨太焦铁路特大桥主跨连续梁的顺利推进。
太焦铁路改建段如果不能早日拨接,跨太焦铁路特大桥主跨连续梁就无法合拢,长子南站向东铺架通道就不能打通,完成年度铺架任务、如期建成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的目标就会落空。每每想到这些,中南通道项目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感到无比的纠结。
为了实现早日拨接,从去年开始,中南通道项目就已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分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李冬立、项目常务副经理罗田郎总领全局;经理部副经理彭万平带领相关部门,为了做好与郑州铁路局的具体沟通,常常不分昼夜奔波于郑州和长治之间;铺架分部经理黄克军、常务副经理赵伟、电务分部经理袁卫军、总工刘亮,也几乎成了郑州铁路局及相关站段的“常客”。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春节刚过,一个个喜讯陆续传来,太焦线拨接这个巨大的 “心结”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为了迎接拨接日期的到来,早已做好充足准备的中南通道项目,迅速按既定流程强势推进:
2月27日,经理部对太焦改建段进行自验;3月1日,改建段通过郑州铁路局工程指挥部预验收;3月7日,竣工验收委员会对改建段正式验收通过;3月15日,太焦改建段拨接施工方案通过审批,16日,组织现场演练,17日,施工协调会召开。
随着一切工作准备就绪,3月18日6点至9点30分,这短短的210分钟,注定将载入中南铁路通道的建设史册。
“干得不错”
从凌晨5点钟准备就绪,经过一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彭万平的对讲机终于收到了“天窗”点正式封锁的调度命令。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原本寂静的施工现场瞬间沸腾起来。
设置回流线、拆除既有接头鱼尾板、扒碴、 搭设滑轨、拨道、锯轨合龙、 回填道碴……工序一道接着一道,眼下数百名作业工人严格按照分工,或独立作业、或密切配合,工作快捷紧凑,充分展现了专业化的施工效率。
铺架分部相关人员介绍说,这支拨接队伍是新运公司经过多年打造的专业化施工队伍,仅去年一年就在全国各地参加了既有线拨接80余次,经验十分丰富。
承担着电务施工的电务分部也不甘示弱,为完成好此次拨接任务,他们不仅在专业人员配备上倾尽全力,还专门调集了一支“彝族突击队”,“吃苦耐劳、冲击力强”,为实现电路按时拨接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经理部的统一指挥下,现场每个作业人员都在争分夺秒的工作着,此时,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四川话、湖南话、陕西话,甚至彝族方言,都汇聚成了最为震慑人心的一句话,那就是激情澎湃的劳动号子。
对于既有线拨接施工而言,最为关键的还是安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郑州铁路局、各站段及晋豫鲁公司、项目经理部的各级管理人员也都云集现场,大家脸上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轻松,心情早已同施工节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时间一分一秒走过,捷报一份一份传来。还剩最后半个小时、二十分钟、十分钟……所有人的目光紧紧盯着最后的捣固作业,心也跟着机械的震动一起颤抖起来。终于,捣固机停止了作业,现场复于平静,一颗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围着工地上摆放的简易条桌,郑州铁路局组织各单位召开了简短的总结会议,“干得不错”,这是各级领导及站段对中铁一局最多的评价。
铁路线对面的空地上,一条印有“金戈铁马鏖战上党铸精品,筑路英豪决胜中南树丰碑”的红底横幅,默默见证并诠释着刚刚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