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及会员动态

三步“妙棋”定“乾坤”—中铁11局集团公司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部施工纪实

世事如棋局。尽管“走势”变换纷繁,但只要思维缜密,运筹帷幄,知己知彼,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把握好几步关键“棋”,就会胜券在握,甚至一招致胜。

中铁十一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第16标项目部,正是凭借着几步“妙棋”,激活了整个“战局”,打出了一场速战速决的攻坚战。在全线17个标段中,第一个完成85公里的线下主体工程,无砟轨道试验段在全线第一个通过原铁道部专家组的评审验收,第一个率先完成无砟轨道铺设,信用评价一直名列全线榜首。兰州铁路局甘青公司总经理黄殿辉称赞说:“中铁十一局集团项目部给全线做出了榜样!”

统筹规划“布局棋”  奠定胜局

“楚河”、“汉界”隔岸博弈,讲究的是整体布局,往往是布局之始就决定了胜负趋势。因此,棋坛高手走棋是走一步先看三步,最忌的是看一步走一步。

由中铁十一局集团担负施工的兰新铁路甘青段第16标段,地处玉门关以西的瓜州境内。此地乃茫茫无际的戈壁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夏天炽热难耐,冬季寒冷漫长,有效的施工季节,也就是4月至9月之间的半年时间。因此,自2011年4月份开工后,项目经理余霖和党工委书记陈建荣就制定出了“三到位”(施工策划一次性到位、生产资源配置一次性到位、创先标准一次性到位)的战略布局,集中兵力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攻坚战,抢在2011年9月底之前,拿下线下的主体工程。

有人质疑说:“4年多的工期,为什么非要人为的搞这么紧张!”加之调运设备到大西北需要辗转两千余公里,其运输成本高得惊人,因此有的单位领导以内地施工经验而度之,认为没有必要上那么多人力设备。余霖给各施工单位算了一笔账:“人员设备如果不能一次性到位,必然延长施工工期,届时就会形成前松后紧、不惜血本实施“突击会战”的被动局面,这样反而会加大工程成本。再说,如果不能在当年的9月底之前拿下线下工程,那么近千台机械设备就会在戈壁滩闲置大半年的时间,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环境里,设备很容易被冻坏,其损失就难以估量……”

项目部高瞻远瞩的总体布局,打动了各个单位的领导,人员设备迅速到位,施工高峰期作业人员近5000人,机械设备达近千台套,完成土石方由每天不足1万方猛增到每天完成近10万方,施工进度始终走在了其他标段的前面。截止2011年底,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全部线下主体工程,创造了“兰新速度”。 项目部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杯”,被甘青公司评为“标准化项目部”。

中铁十一局集团项目部管段仅土石方就达1600多万方,混凝土达70多万方,假如将这些土石方排成1米见方的路基,可从北京到广州排8个来回。这么大的运输量,这么多的车辆设备,如果施工便道没有一定的硬度和宽度,不仅影响行车速度,而且还会因为错车、会车而降低实效。为此,在修筑施工便道时,经理余霖就提出不仅要硬化施工便道,而且要加宽到9米以上,同时要设置便道里程标牌和百米桩,让司机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避免产生视角疲劳和迷失方向。当时很多同志感到不可思议:“这又不是建高速公路,干嘛花这么大的本钱修筑施工便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大家明白了项目班子的深谋远虑。虽说起初修建施工便道时,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但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心捕捉“关键棋”  一招致胜

在哲学上,有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之论,在棋坛上也有一招制敌的“胜负手”之说。意思是关键时刻的一步“棋”,可能影响整个棋局的走势甚至可以收到出奇制胜效果。

作为高铁路基的零沉降控制,乃是保障高铁质量的关键。而对于极度干旱缺水的戈壁滩路基施工,更是如此。对此,上场之际余霖率先与上海同济大学联系合作,对戈壁滩的土质、路基换填进行科学的测试检验,研究出了“焖土”技术,以确保戈壁滩的填土达到一定的粘合度,即:先在取土场进行洒水拌合,如同蒸馒头发面那样先进行“焖土”,然后采取短距离的摊铺碾压,以防止水分蒸发。为加快工程施工做好了技术储备,就在其他单位还在摸索戈壁滩路基填筑技术时,他们却已经车水马龙地开始了路基填筑“歼灭战”。

路基填筑需要大量的水,而干旱的戈壁滩恰恰缺的就是水。找水、储水、运水就成为施工的关键所在。因此,早在进场之初,项目部就安排各工区集中力量探水、找水、储水,千方百计从废弃的矿井找水,从大桥深桩基里积水,从当地疏勒河和双塔水库里求水。在85公里的沿线每隔1公里建一个能蓄水100立方的蓄水池,每隔3公里建一个能蓄水300立方的蓄水池,每隔300米至400米留一处三通管,按上阀门,接上橡胶软管,便于临时取水。并根据海拔落差的不同,配置了增压设备,以保障工地施工用水。这不仅为加快施工进度,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确保路基质量储备了宝贵的水资源。

不仅如此,为保证工程一步到位、一次成优,规避返工成本,项目部还把将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到现场管理工作中去,特地在68台压实设备上全部安装了智能压实系统,在路基的每一公里处都设置了沉降观测管,在混凝土拌合站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和思维软件,可在网上传输,使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建设单位办公室,都可监测到现场的作业情况,减少了作业过程中人为的施工误差,为工程质量和责任成本管理提供了科学保证。

及时抢得“先手棋”  掌握主动

纹枰对弈谁抢得“先手”,谁就会掌握主动权。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有着“先出手的沾光,后出手的遭殃”之说。抢得先机,掌握主动,就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作为高速铁路的线下工程,其核心技术体现在无砟轨道浇筑或轨道板的铺设上。无砟轨道道床的标高误差,纵向不得超过1.5毫米,横向不得超过1毫米。1毫米就相当于一张名片的厚度,而无砟轨道的钢筋绑扎、双块轨枕的放置、混凝土浇筑、道床找平等,甚至道床固定钢轨螺栓的松紧度,都会导致无砟轨道标高出现误差。而且所有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都与天气、气候、温度密切相关。然而,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恰恰是气候变换无常,昼夜温差大,这无疑会对高铁无砟轨道施工带来诸多难题。

为了避免出现“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尴尬,中铁十一局集团项目部按照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的施工原则,早在2012年年初就成立了兰新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科研组,与建设单位和铁一院、铁科院、西南交大等院校携手,对地处强烈的西北季风干旱风沙地区的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试验。通过不同组合对配合比、浇筑工艺、养护方式和道床板结构进行验证;对道床板与支撑层不同结合方式进行推板试验,为干旱风沙地区无砟轨道施工总结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和最佳组合参数,为全线无砟轨道正式上道施工提供了科学工艺依据,为确保全管段优质高效地率先完成铺轨目标奠定了基础。

 

【关闭】 【打印】